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老在临床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及手段,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循古而不泥古,发扬而不离宗。高老认为,只有在证的基础上认识了疾病的本质,包括西医学诊断,才能病证结合,进而进行辨证论治。但需指出,高老所说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是简单的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这样就会陷入“中药西用”的误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是密切相关的。

传统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而现代西医则强调辨病论治,高老在临床辨治疾病时,并不拘泥于单纯的证或者病的概念,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

高老在临床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及手段,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循古而不泥古,发扬而不离宗。高老认为,只有在证的基础上认识了疾病的本质,包括西医学诊断,才能病证结合,进而进行辨证论治。但需指出,高老所说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是简单的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这样就会陷入“中药西用”的误区。而是通过微观检查、观察来判断和辨别疾病。临床诊断时,常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结合起来。中医辨证时,除了同西医一样询问病情外,还着重望舌和切脉,这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宝贵经验和独特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医虽有许多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诊察手段,但与中医两者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临床诊疗中除需详细记载西医病史外,还要详细记录有关四诊、八纲、病因等内容。在临床症状问诊中如胃脘痛应记录疼痛性质,是胀痛、刺痛、灼痛、隐痛;疼痛发生的时间是餐前痛还是餐后痛;是喜按还是拒按;口干喜饮与否、喜热饮或冷饮,都要记载清楚。望诊中如黄疸应观察颜色如橘子色,鲜明有泽,或是烟熏,晦暗无泽。一般除记载舌质、舌苔、脉象外,还要记录心、肝、肺、脾、肾的阳性体征,然后把所得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起来进行中医、西医诊断,进而提出治疗方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双重诊断,有利于进行全面考虑,扩大思路与治疗方法,对沟通中西医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老认为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西医疾病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传染性肝炎可将其分为:①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脾虚湿困型,治宜芳香化浊,燥湿健脾,可用平胃散加味;③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味;④肝阴不足型,治宜滋阴养肝,可用一贯煎加减。各型都有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果不分证型,统统采用护肝疗法,其疗效往往不够满意。若只按辨证治疗不注意西医护肝疗法,效果也不尽理想。又如消化性溃疡也可表现为肝郁气滞型,虽与肝炎一样可用疏肝理气法,但由于认清了两种疾病的不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肝炎多是由于人体感染了各种肝炎病毒引起,治宜护肝、抗病毒,因而在疏肝理气药的基础上加板蓝根、蒲公英、茵陈、贯众、金银花等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和滋养肝阴的药物,效果就会更好。同样,消化性溃疡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其形成的基本原因,所以,高老在疏肝理气药基础上加制酸解痉药和保护胃肠黏膜与促进溃疡局部愈合的药物,如海螵蛸、煅牡蛎、煅瓦楞子、合欢皮、白及等,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亦可加入有抑杀幽门螺杆菌作用的中药,效果就会更好。

中医理论的根本特点是概括性强,容易反映事物的共性,并着重从动的观点出发,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上去认识人体和疾病的关系。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高老强调须应用中医理论的这些优势。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其通性是指“实而不能满”,以“降”为其常,以“逆”与“闭”为其病。因此,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六腑不通,均会出现“不通则痛”的疼痛症状。根据这个理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的共性就是“不通则痛”,所以,在治疗上以“通降”为总的治疗原则,如肠梗阻、胆道梗阻、阑尾梗阻等,均可采用“通里攻下”的泻下之法治之,可使不少患者免于手术,而达到解除梗阻的效果。又如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西医主张禁食、胃肠减压和采用药物抑制胰腺分泌,使胰腺得到休息,待其自然恢复。中医通过辨证认为,急性胰腺炎多是由于湿热雍滞,通降失调而致,治疗宜用辛开苦降之法,采用疏肝理气、清热通腑的方药。由于中医重视内因,强调动的观点,采取主动积极的治疗方法,因而可使胰腺的功能更快地得到恢复,疗效比较高。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单用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症状和机体对疾病反映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之长,取长补短,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来提高疗效。如原发性肝癌,西医是从治疗肝癌局部出发,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因而对消除癌症有一定的作用。但其缺点是会损及肝的正常组织,损伤人体的正气。且放疗、化疗多偏于燥热,易耗伤人体阴津,影响全身功能,特别是硬化型及晚期病例,肝功能已受损害,身体抵抗力差,经化疗、放疗后,体质更差,病情日趋恶化,形成“正虚邪盛”的局势。高老认为此时当从整体出发,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以健脾益气、滋阴生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扶正祛邪法进行治疗,调整机体的内在因素,扶助正气,增强体质,加强机体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和抗癌能力。这样把中西医两者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把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结合起来,既能消除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又能发挥中医的“扶正祛邪”作用,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总之,辨病与辨证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而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据证候来确立治疗法则,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诊疾病,把握全局,一为确立证候,对证治疗。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是密切相关的。辨证论治主要用于病因繁多,病情复杂,且影响到气血津液或多脏腑同病全身性病证,需要对其病证进行细化分类,或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疗。可见辨证论治是对辨病论治的深化与发展,辨病论治是认同性思维,强调的是治病的原则性;辨证论治则是差异性思维,突出的是治病的灵活性,是个体化治疗,两者各具特色,因而需要配合应用。综上所述,要发扬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诊治特色,要想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坚持“病证结合疗效为先”,从而对常见病、疑难病进行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已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认可,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也展现出了更大的发展前景。高老认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现代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的概念,这一诊疗思路充分发挥了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特点,因为只有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病情、诊断治疗和选方用药,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以致影响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