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颌角整形

下颌角整形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方女性偏好卵圆形脸庞或尖脸形,而方形脸给人男性化外观,通常为下颌角肥大,有时伴咬肌肥大,使脸庞的下颌部呈方形。但是由于审美的差异,西方在下颌角整形方面的需求很少,而东方人因为面部偏平,要求下颌角整形的求美者越来越多。为避免形成第二下颌角,Beak,Yang 和Park 报道了弧形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的术式。归来等对传统方法作了两点改进,1999年报道了口内入路一次性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不切除咬肌。

东方女性偏好卵圆形脸庞或尖脸形,而方形脸给人男性化外观,通常为下颌角肥大,有时伴咬肌肥大,使脸庞的下颌部呈方形。早期西方学者将下颌角肥大定义为“良性咬肌肥大 ”。1880年Legg 初次报道了一例咬肌肥大的病例。

在手术方法方面,1947年Gurney 初次报道采用口外入路切除部分咬肌的方法治疗咬肌肥大;1949年Adamas首次报道了口外切口去除部分咬肌及下颌角区突出的骨质;1951年Converse 初次报道采用口内入路对下颌角进行直线截骨,同时切除部分咬肌。但是由于审美的差异,西方在下颌角整形方面的需求很少,而东方人因为面部偏平,要求下颌角整形的求美者越来越多。Beak等在1989年将下颌角肥大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对应的截骨方式。早期Adams和Converse报道的截骨方法,均为下颌角的直线切除,术后常遗留下下颌骨水平部中分的角性突起,即所为“第二下颌角”。为避免形成第二下颌角,Beak,Yang 和Park 报道了弧形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的术式。Yang于1995年提出了多次截骨法(3~4次),以求获得自然弧度的下颌角外形。但是,操作比较复杂,且多次直线截骨时,截骨线之间的连接并不都是一理想的自然弧度。归来等对传统方法作了两点改进,1999年报道了口内入路一次性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不切除咬肌。Whitaker、Deguchi、Han、Hwang、Nagase等相继也报道了采用不同器械的外板劈除术。

下颌角手术虽然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常规的手术,但是也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手术,应该做到个性化设计与精细化整形。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的要求:①诊断明确:根据存在问题、患者需求进行诊断分型;②方法得当:诊断分型确定合适手术方法;③设计实现: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医生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术前分析和设计、术中的设计实现是手术中丝丝相扣的总体过程,采用标准化的下颌骨肥大整形程序来进行术前术后的操作可以实现手术的精细化操作,能够很好做到手术的稳定性和效果的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