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枝汤证其六

桂枝汤证其六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逢此等症状,常投桂枝汤原方。于此有一要点需注意及者,即本案王右服桂枝汤后是否汗出是也。综计《伤寒论》中,共一百一十三方,由桂枝汤加减者乃占二十余方。一言以誉之,有病治病,无病养身,其桂枝汤之谓乎。而桂枝汤抑何蹇运其甚耶?盖桂枝汤一方,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仲师于两篇中既列有专条矣,此又何烦赘说!设太阴病遇浮缓之太阳脉,即桂枝汤证矣。

王右

无表证,脉缓,月事后期而少,时时微恶寒,背部为甚,纳谷减,此为血运迟滞,胃肠虚弱故也,宜桂枝汤以和之。

川桂枝三钱 大白芍三钱,酒炒 炙甘草三钱 生姜三片 大枣十二枚

【佐景按】吾国旧式妇女平日缺少运动,每致食而难化。冬日限于设备,又未能勤行沐浴。而家庭组织庞杂,妯娌姑嫂每难和睦,因而私衷抑郁,影响气血。始则气逆脘痛,纳谷不畅,自称曰肝胃气,书则谓木侮土。名虽有雅俚显晦之分,实则无二致也。驯至头晕,心悸,经事不调,成西医所谓贫血症。按其脉,常缓而无力。若贫血甚者,反成细小而数。不待风寒之侵袭,而常萧瑟恶寒,尤其在冬日为甚。余逢此等症状,常投桂枝汤原方。病者服后,陡觉周身温暖,经脉舒畅,如暴冬日之下,如就沐浴之后。此无他,桂芍活血之功也。而向之大便难者,今乃得润滑而下,因甘草安肠,本有缓下之力。若大便仍坚据不动,不妨加大黄每剂一钱以微利之,生者固佳,制者亦可。二三剂后,便乃畅行,且胃开矣。其用甚妙,亲历者方能言之。若嫌大黄近于霸道,则不妨改用研麻仁每剂四五钱,亦可缓缓奏功。况又有姜、枣以刺激其胃机能,令化谷食为精微,渊源既开,血乃渐滋。吾师常以简括之句表本汤之功,曰:“桂枝汤功能疏肝补脾者也。”盖肝主藏血,血行既畅,神经胥得涵养,可杜烦躁之渐,故曰疏肝,亦曰平肝。脾本概括消化系统而言,今肠胃既健,故曰补脾,善哉言乎。

于此有一要点需注意及者,即本案王右服桂枝汤后是否汗出是也。曰:不汗出,但觉周身温暖而已。然则桂枝汤果不能发汗乎?曰:发汗与否乃服后之现象。服后之现象等于方药加病证之和,非方药可得而独专也。详言之,桂枝汤必加中风证,乃得“药汗”出,若所加者非中风证,而为如本案之里证(姑名此以别于太阳中风之表证),必不得汗出,或纵出而其量必甚微,甚至不觉也。吾人既知此义,可以泛应诸汤。例如服麻黄汤而大汗出者,必其人本有麻黄汤证,服承气汤而大下者,必其人本有承气汤证。反之,加麻黄汤于承气证,加承气汤于麻黄证,则欲下者未必剧汗,欲汗者未必剧下,有可断言者。然而病之形能既乱,于是坏病成矣。

或问曰:“桂枝汤既能治表证,又能治里证,表里不一,方药却同,亦有仲圣之言可资证明乎?”曰:“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夫曰“无寒热”,非即无表证之互辞乎?曰“不能食”而“渴”,非即胃肠虚寒,不能化谷食为精微乎?曰“名妊娠”,非即谓无病而更无表证乎?问者又曰:请更作以譬如,以开茅塞。曰:可。我前不云乎,桂枝汤者功能促进血运,温和肠胃也。此二事也,适犹国家整饬军旅(依西医说白血球能扑灭病菌),筹备钱粮(依《内经》脾胃为仓廪之官)然。夫军旅张,钱粮足,可以御外侮,然而欲消内患,亦莫不赖此。是故胃肠温和血运畅行者,既可以消内病,更可以却外邪,所谓“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者是也。

或又曰:若是论之,桂枝汤直是一首补方,纵令完全无病之人,亦可服此矣。曰:何莫不然?平人服此,亦犹稍稍运动,略啜咖啡而已。陆自量先生曰:“余亦曾以桂枝汤(桂枝、白芍各四钱)于无病时试服十数剂,服后绝无其他影响。此系以身作则,非子虚之谈也。”文见《苏州国医杂志》第六期可为明证。实则并非无细微影响也,盖亦犹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耳。唯严格言之,平素肠胃实热,血压亢进之人,究不甚宜,毋须一试。但亦决无“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事。余亦属湿热之体,平时不耐辛辣煎炒之品,偶因受寒泄泻,必进桂枝一二剂,良佳。若夫素体虚寒之老人及妇女服此,诚有意想不到之效力,胜世之成药徒持广告为号召者多多。故仲圣以本汤为温补主方,加桂即治逆气冲心,加附子即治遂漏不止,加龙骨、牡蛎即治盗汗失精,加白芍、饴糖即治腹中痛,加人参、生姜、芍药即治发汗后身疼痛,更加黄芪、当归即泛治虚劳,去白芍加生地、麦冬、阿胶、人参、麻仁,即治脉结代、心动悸,无一非大补之方。综计《伤寒论》中,共一百一十三方,由桂枝汤加减者乃占二十余方。然则仲圣固好用补者也。谁谓伤寒方徒以攻劫为能事乎?

上述各节,聊表桂枝汤之妙用,然而桂枝汤之妙用却不绝不尽于此。一言以誉之,有病治病,无病养身,其桂枝汤之谓乎。奈何仲圣以后之人,每阳誉其功,曰:是能调和营卫;却阴畏其峻,曰:我虑下咽则毙。许叔微曰:“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何也?”然则当今之医士,其伎俩原若是而已。而桂枝汤抑何蹇运其甚耶?汪讱庵曰:“仲景治伤寒用麻黄、桂枝,而全不用羌活、防风,是古人亦有所未备也。”嘻,不明其功,而责其缺,抑何陋耶?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假三焦抗六经,又不肯舍桂枝汤之效,故强列为第一首要方,乃受时医之讥讽,信矣。章次公先生:“自有清中叶苏派学说盛行以后,更不敢用之补中,不免有弃材之叹……苏派医生所以不敢用桂枝,其理由之可得而言者,不外‘南方无真伤寒’,仲景之麻桂仅可施于北方人,非江南体质柔弱者所能胜。故若辈一遇热病,无论伤寒温病,一律以大豆卷、连翘、桑、菊应付之。于此而欲中医之不式微,难言之矣……”呜呼,起式微而中兴,伊谁之责耶?我辈学者,盍共奋起!

曹颖甫曰:本案桂枝汤证其六亦当属诸太阴。盖桂枝汤一方,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仲师于两篇中既列有专条矣,此又何烦赘说!唯以此治太阳证,人所易知,以之治太阳病之系在太阴者,为人所不信,自有此验案,益可见仲师之言,初无虚设矣。夫仲师不云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乎?设太阴病遇浮缓之太阳脉,即桂枝汤证矣。

以死争乎

文挚,春秋战国时宋人。齐闵王疾,使人至宋迎之。文挚诊王疾,谓太子曰:非怒则王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太子曰:苟已王疾,臣与母以死争之,愿先生勿患也。文挚曰:诺。与太子期而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疾。王怒不与言,文挚因出陋词以重王怒,王叱而起,疾遂已。王不悦,国以鼎生烹文挚,太子与母合争之不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