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归脾汤加减治疗惊悸怔忡

归脾汤加减治疗惊悸怔忡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某,女,40岁。吾嘱其暂停,待月经结束再诊。原方归脾汤加丹参15g、莲子12g,续服7剂。代某,女,47岁。问及食欲睡眠,亦有明显改善。陈某,女,49岁。此次经来又7天不止,红白相间。标而本之,加药调经治标,本方摄血治本,待血止经水正常,再视病情调理,3剂。标证月经淋沥已除,本证续调。王某,男,39岁。古某,男,27岁。

组成:炙黄芪、当归(酒洗)、龙眼肉各12g,酸枣仁(微炒)、焦白术、人参、茯神、远志(去心)各9g,木香、炙甘草各3g,姜3片,大枣3枚。

功用:引血归脾,益气安神。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脾虚不能摄血,致血妄行,及妇人经带,或心脾伤痛,嗜卧体痛,或大便不调等症。

方解:《医贯》曰“: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须按三经用药。”远志、酸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补心以生脾土;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木香香先入脾,总以使血归脾。

加减:去白术、木香、龙眼,加茯苓、陈皮、莲肉,名酸枣仁汤。治虚烦不眠。以上内容引自《成方切用》。

治验例一 心脾两虚

李某,女,40岁。2000年3月10日诊。主诉:连续5年月经不调,或1个月2次,或两三个月1次,经血量少,淋沥不净,心烦不宁,睡眠不实,难寐易醒,多梦倦怠,食欲不佳,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下降。诊:患者面色失于润泽,两颧隐隐透见暗红,舌质暗红,苔薄白乏津,脉来细弦微数。思患者性情比较急躁,似乎精神压力过大,故见月经紊乱,睡眠不实,心烦体倦。辨证:劳伤心脾,营血不足。治法:补脾养血,调经安神。用本方5剂。

3月15日二诊。自述:服药后睡眠、精神稍好,饮食知味,月经尚无潮讯,已有40余日未来。原方加红花、桃仁各9g,泽兰、益母草各15g,以活血调经,3剂。

3月17日患者电话咨询:月经已来,还剩1剂药能吃否?吾嘱其暂停,待月经结束再诊。本月23日三诊。患者自述:此次月经5天结束,量比以往稍多、色正,无明显不适反应。观患者面色已见微润,暗红亦退,舌苔薄白津润,脉来细缓,病已减轻,心脾续调。原方归脾汤加丹参15g、莲子12g,续服7剂。三煎内服,四减宽水,加陈醋半斤泡足。另嘱:汤药服后,每日用龙眼肉5g,西洋参2g,泡水饮,小方续调气血。

询访1年余,经水每月如期而至,前后相错不超过5天,精神、睡眠均趋正常。

治验例二 气血虚寒

代某,女,47岁。2002年5月10日诊。自述:因精神受刺激,长期失眠,月经已有3年奇少,1年最多来潮5次,量少,有小血块,色淡微黑,经期腰酸腹痛,情绪低落,睡眠不实,健忘倦怠,食不知味,突生白发。诊:患者面色萎黄,失于光泽,唇、甲、舌质几无血色,舌苔几无,近似镜面,脉来细弱无力,沉取似无。因其精神受创,继之情志抑郁,心脾屡伤,故见经血渐枯,须发突白、失眠健忘等症接踵而来,唇、甲、舌质无华,皆劳伤心脾、精血耗损所致。治法:心脾同调,养血安神。用本方加丹参15g,合欢皮、夜交藤各12g,以助养血安神之力,5剂。

5月18日二诊。自述:睡眠明显改善,精神似觉舒缓,月经尚无动静。原方炙黄芪量加至18g,以鼓舞气阳、促生心血,再服5剂。

5月26日三诊。自述:经水似潮,而未见红。诊其脉色,续有好转。问及食欲睡眠,亦有明显改善。上方再加肉桂3g,以助归、芪补气生血,血旺则经自来潮。5剂。每剂药煎前入黑米30g,大枣加至6枚,以增强补脾生血之功,浓煎温服。四煎宽水,待温泡足。

随访:三诊药服至2剂经水至,4日结束,量色均可。失眠、健忘等症续有改善。

治验例三 淋沥不净

陈某,女,49岁。2001年9月1日诊。自述:年轻时月经基本正常,从43岁起开始紊乱,1个月来两三次,量少淋沥,七八天结束,10天左右又潮。此次经来又7天不止,红白相间。心烦难寐,全身酸痛,劳作无力。诊:患者面色憔悴,舌质淡红,苔薄白乏津,脉象细数,沉取则无。审析病机,乃思虑过度,劳倦伤脾,脾不摄血,以致月经紊乱,淋沥不净,全身酸痛。辨证:心脾两虚,经血妄行。治法:补脾摄血,调经止带。用本方去姜之温散,加丹参15g,泽兰、茜草各12g,山药15g,以凉血活血,调经止带。标而本之,加药调经治标,本方摄血治本,待血止经水正常,再视病情调理,3剂。三煎内服,四减宽水,加醋泡足。

9月6日二诊。自述:经血已止,夜寐得眠,余无明显改变。标证月经淋沥已除,本证续调。上方去泽兰、茜草调经之味,加糯米30g,以补脾益气,而助药力。5剂,服用法同上诊。

9月14日三诊。患者自述:全身酸痛已除,睡眠饮食均可,劳作无碍,不想再服汤药,因为实在太忙。随将二诊方取7剂,共研细末,熟蜜为丸,每服9g,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勿过度劳累,饮食要有规律。

询访3年,患者于51岁自然绝经,身体无不适症状,劳作正常。

治验例四 脾肾两虚

王某,男,39岁。2002年3月2日诊。主述:1年多以来动则汗出,先是头胸,继则后背,甚则全身。近半年夜寐也出汗,会阴部尤甚,内裤下部全湿。精神日见不佳,记忆力下降,头脑昏沉,食不知味,肢体酸软乏力,性欲淡漠,工作效率低下,突生白发。诊:患者面色微见憔悴,舌质淡红而暗,舌苔几无,乏津,脉来沉细微数。病因病机:患者职业教师,脑劳不言而喻;加之家庭负担偏重,不惑之年,劳累过度,心脾俱伤,故自汗盗汗并见,性欲淡漠,须发早白,此皆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治法:补脾摄血。汗为血之化,血充归经,汗当自止,疲乏自除,体亦自健。用本方去姜之辛温发散,黄芪生用,量加至18g,以实表止汗,加糯米以助脾胃,且可益气止汗,5剂。前三煎内服,四煎加醋泡足。

3月9日二诊。自诉:出汗已止大半,无力稍有好转。患者气色微见润泽,舌上津液微回,上方再加枸杞子、山药各12g,以补肾涩精,续服5剂,服法同上。

3月15日三诊。主诉:汗已全止,肢体酸痛明显减轻,精神、精力稍有好转,其余尚待治疗。将二诊方取7剂,共研细末,熟蜜为丸,每服9~12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缓调续治,寄希痊愈。

随访3年,丸药共服近3个月,尚未尽剂,诸症悉除,精力恢复,工作正常。

治验例五 惊悸怔忡

古某,男,27岁。2004年6月5日诊。自述:因失恋两次以后,精神抑郁不快,心里空空然,如有所失,惊悸不安,动则汗出,甚则夜寐遗精,身体日虚,记忆力下降,健忘恍惚,自感像个废人。诊:患者面色憔悴,情绪低落,头倾沉默,言语羞涩,声音低颤,舌质淡,舌尖红,苔薄白微燥,脉来细数,按之则散。病因病机:失恋打击,精神乃伤。抑郁日久,心脾复损,故见心悸怔忡;久则心肾不交,继又夜寐遗精;汗出脾虚,遗精肾虚,皆心主君火,心火衰则不能生脾土,统摄自然无力,而见其所云“像个废人”,实即怔忡倦怠是也。治当舒缓情志,助心火以生脾土,佐以涩精敛汗之味,以止其脱(盗汗、遗精)。用本方加莲须、牡蛎各12g,五味子6g,糯米30g,5剂。前三煎内服,四煎宽水,煮数沸加陈醋三两,待温泡足。并嘱其忘记以往,憧憬未来。男人就应有大度,不可一失俱失,而废前程。情绪关乎治病效果,乐则效速,愁则效迟。

6月15日二诊。自诉:遗精自汗已止,精神、精力似感好转。见患者情状,精神似已稍振,憔悴状亦减,面色微润,舌尖红退,津润,苔薄白,脉来细缓,数象已减,一息四五至,药已中病,医嘱起效。上方续服5剂。服用法同上。

1年后顺访:汤药10剂服后病已愈,身体、精力尚未完全恢复,患者照方又取5剂为丸,续服2个月,身体恢复健康。

按语:归脾一方,所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以致怔忡健忘、倦怠不眠、妇女经血不调等症,似为今人而创。喻今人精神压力过大,不甘人后者多,故多有患本方所主之症。吾聊举五例,远不能达创方者之意,不过略谈经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