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朽的名著

不朽的名著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经近10年的实地考察,他搞清楚了许多过去本草书中的谬误,为《本草纲目》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经过10余年的编著和修改,《本草纲目》正式定稿,《明史·李时珍传》中记载“(李时珍)历30年,阅书800余家,稿三易而成书”。当然李时珍也不是神仙,他也会犯错,在《本草纲目》中也存在着许多唯心的内容,但并不能因为这些东西就全面否定他。

有了总结,有了尝试,到了社会相对稳定的明朝,改革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但首先吹响改革号角的并不是来自中医界,而是相关产业中药界,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药圣——李时珍。在我国等级森严的2000多年封建史中,明朝大概是最民主的了,平等的观念开始在一些人心中自发的萌芽,李时珍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李时珍虽然在《明史》中有传,但内容十分简单,对他的生平记载很少。我们只能大致了解到:他出生于中医世家,祖孙三代都是当地的名医,但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他父亲经常受到当地权贵的欺辱,所以希望李时珍能够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但李时珍对求取功名并不感兴趣,虽然在14岁时,就考取了秀才,但此后他3次参加中考(考举人)均落第后,便拒绝再参加科举,而一心从医。李时珍之所以下定决心弃儒从医,和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他第二次参加中考时,不幸身染重病(很可能患的就是令人谈虎色变的肺痨),几乎丧命,多亏他父亲对他精心调护才转危为安,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悬壶济世。父亲见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但要求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能半途而废。

在30岁时,李时珍已经是当地的名医(中医绝非越老越值钱),38岁时,因为治好了楚王世子的怪病,而被召到武昌楚王府任“奉祠正”(相当于县级的七品芝麻官),兼管良医所事务,3年后,又被推荐上京就职于太医院。当时太医院被一些保守势力把持,炼丹求仙之风盛行,在那里李时珍的才华无法施展。本来进太医院做御医应该是一位医生无比荣耀的事,但对李时珍和他的后人来说,这种荣誉却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甚至李时珍的后代都没将这件事记入他的墓志。1年后,李时珍便炒了皇帝的鱿鱼,重新回归民间,做他喜欢的事情。但在这一年中,李时珍并非全无收获,他很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了一本书——《本草品汇精要》。从唐朝以后,由政府组织人修本草已成惯例,明朝也不例外,明孝宗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一部国家药典。经历18个月的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但是此书完稿后仅2个月,明孝宗暴死,其死因成为千古疑案。参与该书编纂的49人中有12人因涉嫌谋害皇帝,遭到查办,于是这部明代药典一直封藏在宫中内库里,后来不知通过何种途径于1877年被藏入罗马国家图书馆。直到近500年后的2002年,该书才得见天日,由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李时珍很可能是在看过这本书后,发现临床上的许多问题书中并没有解决,才下定决心重修本草的。

李时珍回到民间,并没有马上动手重修本草,因为他知道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虽然他已经翻阅了近千本中草药的专著,但还是开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地考察历程。历经近10年的实地考察,他搞清楚了许多过去本草书中的谬误,为《本草纲目》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时珍虽然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实证论思想,但他和许多中医一样自觉地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实际观察了穿山甲、蕲蛇等动物;亲自以身试药,辨别药物的作用。又经过10余年的编著和修改,《本草纲目》正式定稿,《明史·李时珍传》中记载“(李时珍)历30年,阅书800余家,稿三易而成书”。

著书难,出书更难,当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后,朝廷只是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7个字,就把这部巨著搁置一边。李时珍不得不拼尽余生之力为这部巨著的出版而奔波,他虽年过花甲,但不得不两下南京,与书商谈判。他借到南京之际顺便拜访了当时的名人王世贞,请他为这部书写序。王世贞是明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做过高官,当时拥有众多的粉丝。不知为什么这位名人一个序竟写了十几年,直到他去世前才终于完成。在序的最后王世贞夸奖李时珍道“味太元如子云者”。子云是杨(扬)雄的字,他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太元是指杨雄模仿《周易》写的书《太玄》,是他表达自己宇宙论、本体论的哲学思想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当时医生的地位低下,把一个臭大夫和一位名儒相提并论,不知王世贞是不是咬了咬牙,才仗着胆子写下这句话的。但使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后世人的眼里这实在是高抬了杨雄,而且也多亏这个序,才使许多后人认识了他王世贞。

在南京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鼎力帮助下,于李时珍死后的第三年(公元1596年)《本草纲目》才得以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纲目》又在江西翻刻,从此这部书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30多种刻本。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到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使之流传到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本草纲目》全书共16部、52卷,约190万字,收纳前人记载的药物1518种,增收药物374种,合计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方剂11 096则;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在吸收历代本草著作精华的同时,还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书中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功能到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本草纲目》不但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而且是当时我国最系统的动植物学专著,正如其子所说“虽命医书,实该(包括)物理”(《进本草纲目疏》)。

李时珍还在中医基础理论上提出了改革,他指出主精神意识活动的是脑而非心。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之头圆如盖,穹窿像天,泥丸之宫,祖灵所集”(卷52)还说“脑为元神之府”(卷34)。

当然李时珍也不是神仙,他也会犯错,在《本草纲目》中也存在着许多唯心的内容,但并不能因为这些东西就全面否定他。一些网友提出:“烂草鞋、房檐水都可以治病,然后一样可以通过风水理论来验证这些东西的可行,比如说烂草鞋属木什么的,这有意义么?”想指出几点:第一,《本草纲目》中有错误的东西这无可争辩,就像今天的真理在明天就可能是谬误一样,但瑕不掩瑜;第二,谁又能证明烂草鞋、房檐水就不能治病呢?青霉素是怎么发明的,还不是从长了真菌的食物中提取的?所以没有被证实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无论是对还是错。至于书中提到元宵节偷富人家的灯,放在床下可以求子,则大可不必一试,毕竟在现代这是违法行为(但也有人说那是风俗,富人家也希望灯被“偷”走)。总之书中有些错误在所难免,而且《本草纲目》最伟大的成就并非仅在于此。

著名的中国通李约瑟在评论李时珍时认为,明朝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留斯(近代解剖学的奠定人)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李约瑟认为,在没有受到伽利略影响的科学家中,李时珍是最伟大的。《本草纲目》即使再多发现几百味药;再多记载几千个方剂,恐怕也难以得到这个评语吧!

事实上,李时珍的真正贡献在于另一个方面:这本巨著出版前,所有的《本草》都是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人为地将药品分为三六九等,很像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前面讲过在《神农本草经》出版前可能就有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问世,但因为早已失传,所以影响很小。即使是中医界里的另一神仙级人物——陶弘景也是在保持上、中、下三品分类法的基础上,把每一品的药材再按自然属性分类的。而李时珍则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他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将它们分为:矿物类、植物类和动物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200年,这为欧洲的自然科学家们开阔了思路。正是因为这样,《本草纲目》才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而且达尔文在他的论文中多次引用了《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将这本百科全书上的内容作为论据使用。

李时珍也未能摆脱世俗,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的儿子李建元、李建中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考取了功名,李建中还做过四川蓬溪知县,但光宗耀祖的显然是他们的父亲——李时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