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脉的根结部位

经脉的根结部位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内经脉的气,一昼夜运行五十周,以营运五脏的精气。凡是与此数不符的情况,都叫做“狂生”,人就会生病。如果脉搏五十次中有中止的现象,就说明五脏有气衰的问题,中止频率越高,则气衰部位的数量越多,例如十次脉搏中有一次中止的,表明有四脏气衰。

本篇说明三阴三阳经脉之根结部位与其穴名,及其治疗之部位及其方法。


岐伯说:“天地相感应,天地也会冷热交替,那么阴阳之道,谁多谁少呢?阴道为偶数,阳道为奇数。在春夏时节患病,阴气少而阳气多,对阴阳不能调和的病,应如何采用补法和泻法?在秋冬季节患病,此时阳气少而阴气多,因为阳气衰微而阴气充盛,所以草木的茎叶枯萎凋落,水分渗透到根部,哪里该用补法,哪里该用泻法治疗呢?不同寻常的邪气侵入经络,会导致诸多疾病,如果不了解根结,当疾病来袭时,体内的关节枢纽就会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真气外泄,元气大伤,就无法再用针刺施治。九针的玄妙,关键在于通晓经脉的起始情况。所以了解了经脉起始,针刺的道理就可以一言以蔽之。反之,针刺的道理就晦涩难懂了。

足太阳经,起于至阴穴,归于面部的命门。所谓‘命门’,是指内眼角的晴明穴。足阳明经起于厉兑穴,归入额角的颡大。所谓‘颡大’,是指耳的、额角处的头维穴。

足少阳经,起于窍阴穴,归于耳部的窗笼。‘窗笼’就是听会穴。太阳掌管开,阳明掌管合,少阳是开合的枢纽。如果‘开’失常,肉的节度就混乱而生暴疾。因此,对于暴疾,要针刺足太阳膀胱经,或泻或补。‘合’失常,血气无处停止,就导致痿疾。因此,对于痿疾,要针刺取足阳明胃经,或补或泻。‘枢’失常,会引发骨繇病而站立不稳。所以,治疗骨繇病,要针刺足少阳胆经,或补或泻。‘骨繇’,是指骨节松缓不起作用。可见,只有探寻疾病的本源,才能正确施治。

足太阴经起于隐白穴,归于太仓穴。足太阴经起于涌泉穴,归于廉泉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穴,归于玉英穴,并有脉络围绕在膻中穴。

太阴掌管‘开’;厥阴掌管‘合’;少阳是枢纽。‘开’失常,就会降低脾脏运化功能而不能传输谷气,造成膈气痞塞或洞泄不止。

人体阴阳与自然界阴阳的运动变化相通相应。

如何采吸阳气

大自然既然给我们恩赐,不停地给我们带来阳和阴,那么我们阳虚的人和阴虚的人就应该利用大自然的阴阳气化的规律来进行养阳和养阴。

因而,治疗膈塞洞泄,应针刺足太阴经穴,或补或泻。脾气不足引发‘合’失常,‘合’失常,导致肝气弛缓,时常哀伤。对这种病,应针刺足厥阴经穴,是具体情况,或补或泻。‘枢’失常,会堵塞肾经脉气,治疗这种疾病,应取用足少阴肾经穴,根据病的情况,或补或泻。凡是经脉郁结不通的,都应采用以上方法施针。

足太阳经起于至阴穴,流注于京骨穴,而后注入昆仑穴,向上流入颈部的天柱穴,向下行至足部的飞扬穴。足少阳经起于窍阴穴,流经丘墟穴,注入阳辅穴,向上流入颈部的天容穴,向下灌注到光明穴。足阳明经根源于厉兑穴,经冲阳穴,入解溪穴,向上注入颈部的人迎穴,向下流注到足部的丰隆穴。

手太阳经根源于少泽穴,经阳谷穴,入小海穴,向上流至头部的天窗穴,向下灌注到臂部的支正穴。手少阳经源于关冲穴,流经阳池穴,注入支沟穴,向上进入头部的天牖穴,向下注入外关穴。手阳明经源于商阳穴,而后经合谷穴,注入阳溪穴,向上注入颈部的扶突穴,向下灌注于偏历穴。这就是所谓的十二条经脉,当用泻法刺以上穴位,以期解决经络过盛问题。

人体内经脉的气,一昼夜运行五十周,以营运循环五脏的精气。凡是与此数不符的情况,都叫做‘狂生’。‘五十营’,是指五脏都能得到血气的营养浇灌,以求正常循环运作。通过这项数据,可以诊断寸口的脉象、计算脉搏跳动的次数,以便用来观察脏气的盛衰。如果脉搏无中止地跳动五十次,表明五脏都能接受精气的滋养,是健康的;四十次中有一次中止的,表明其中有一脏气衰;三十次中有一次中止的,表明有两脏气衰;二十次中有一次中止的,是三脏气衰;十次中有一次中止的,表明有四脏气衰;脉跳不满十次就中止的,表明五脏精气皆衰。关于预知一个人短期内死亡的论断,其主要内容收录在《终始篇》中。脉搏跳动五十次而不中止的,说明五脏在正常运作,可借此得知五脏的盛衰。而断定某人短期内死亡,依据的是其脉象的忽快忽慢或骤停。”

黄帝说:“五体的顺逆差异有诸多情况,即其骨节大小,肌肉坚脆,皮肤薄厚,血液清浊,气脉的运行有滑有涩,经脉有长有短,精血有多有少,以及经络的数目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已经了解了,但这些都是针对平民而言的。那么王公大人和终日食肉的人,大多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运行旺盛而滑利,在对他们进行治疗时,针刺的快慢、深浅有什么不同吗?”

经脉的运行顺畅程度能反映人体器官的状况。

名词解释

五十营

指五脏都能得到精气的营养浇灌,可以正常地循环运作。

狂生

人体内经脉的气,一昼夜运行五十周,以营运五脏的精气。凡是与此数不符的情况,都叫做“狂生”,人就会生病。

脉搏与生死

如果脉搏不停止地跳动五十次,表明五脏都能很好地接受精气的滋养,身体是健康的。

如果脉搏五十次中有中止的现象,就说明五脏有气衰的问题,中止频率越高,则气衰部位的数量越多,例如十次脉搏中有一次中止的,表明有四脏气衰。

如果脉象变得忽快忽慢或有骤停的情况,那么这个人短期内将会死亡。

岐伯回答说:“吃珍馐佳肴的人与吃粗茶淡饭的人,在用针刺治疗时怎么会一样呢?对气滑的人应快出针,而对气涩人应慢出针;用小针浅刺气滑的人,用大针深刺气涩的人,深刺的应留针,浅刺的要快出针。可见,因贵族的血气懔悍滑利,所以针刺平民应深刺且要留针,针刺贵族应浅刺且要慢进针。”

黄帝说:“形气的顺逆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形气不足,而病气有余的,是邪气旺盛,应当马上用泻法导去其邪;若形气有余,而病气不足的,应马上补充。假若形气和病气都缺乏的,就表明阴阳两气都不足,此时,不能用针刺这种病人,否则会使两气更加亏空,从而导致阴阳同时衰竭,气血耗尽,五脏空虚,筋骨失去精髓而枯槁,因此,老年人将要死亡,壮年人也难恢复。如果形气和病气都有余,应赶快用泻法去邪,从而达到调节虚实的目的。因此,‘对有余的用泻法,对不足的用补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而,如果不懂得补泻逆顺的道理,在施针时,就会致使正邪两气相互抗争。若气实而误用补法,将导致阴阳气血过多而四溢,邪气也会充斥肠胃,鼓胀肝肺,阴阳之气也因而紊乱。若气虚反用泻法,将导致经脉空虚,气血耗尽,肠胃动力不足,使人干瘦如柴,毛色枯黄脱落,可以说离死期不远了。

可见,运用针法的要旨,在于懂得调和阴阳。阴阳调和,精气自然充足,会使形体与神气和合,精神内藏而不泄漏。

技术高超的医师能调和阴阳之气,使之平衡。平庸的医师常扰乱脉象,低劣的医师则有可能耗尽病人精气而致其死亡。因而,运用补泻手法施针不可不审慎,必须仔细审察五脏的变化,五脏的脉象所反映的病情,以及经络虚实,皮肤纹理,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