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应激与健康

心理应激与健康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体的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这类应激称为“良性应激”。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对各种应激源进行了量化处理,为研究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客观的可比性的资料依据。心理应激还可诱发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硬化病人发生脑血管痉挛或脑溢血。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它让我们感到困惑、不安与焦虑。虽然有些人认为压力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最佳表现,但对一些人来说,压力是许多疾病的诱因。如果我们看肾上腺素分泌曲线图,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在适当的压力下肾上腺素水平会上升,人的表现也会提高。但要注意到,一旦肾上腺素分泌达到一定水平,这种压力就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良反应,工作表现急剧下降,直到出现崩溃。所以说,应激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体的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这类应激称为“良性应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的成长和发展涉及人的心身和社会功能的成长和发展。遗传与环境是影响成长和发展的两个因素,心理应激的经历可看作是一种环境因素。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幼年期的适度心理应激可促使其心身发育,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提高个体在日后生活中的应对及适应能力,从而能更好地耐受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和致病因子的侵袭。日常经验也表明,那些小时候受到“过分保护”的儿童,待其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往往容易发生适应问题,甚至因长期、剧烈的心理应激而中断学业、工作或罹患疾病。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它们却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充实的心理社会环境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总会碰到矛盾,遭受各种应激源的侵袭。解决矛盾,应付挑战,既可引起紧张、苦恼和劳累,也可带来成功的喜悦、轻松和欢乐。没有紧张,就无所谓松弛,没有苦恼就难以体味幸福。实验心理学关于感觉剥夺和单调状态的大量研究已证实,缺乏适度的环境刺激会损害人的心身功能,包括脑电图的改变,出现错觉、幻觉、智力功能和情感障碍。工业心理学中有许多关于流水作业的研究,由于此种工作性质缺少变化和挑战性,进入岗位后不久,工人们就感到疲乏、嗜睡、厌烦,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也自然随之下降,事故和缺勤也相应地增加。一旦增加工作场地的刺激性和工作的变异性、挑战性,就可以明显改善工作人员的心身功能,提高工效。

显然,心理应激可以消除单调、厌烦的情绪,提高学习与工作的乐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人们主动地寻求适度的紧张性刺激。例如:参加某项充满紧张性的比赛或从事某项冒险活动等。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心理应激与疾病 对于某一具体个人而言,各类应激源的刺激作用都是发生在其生活历程之中。为了研究个体接受多少社会心理刺激量便可产生疾病,美国学者霍尔姆斯等人根据大量社会调查及病历资料分析,把在现代社会中个体所可能遭受的、需要付出努力来应付的各类事件归纳出43项,并将每项事件按其对人的影响程度以生活事件单位(LEU)为指标予以定量,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表3-1)。

表3-1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

霍尔姆斯发现,一年内LEU累积得分超过300分者,次年患病的可能性达86%;一年内LEU累积在150~300分者,次年患病的可能性为50%;150分以下者,感到严重不适或患病的可能性只有33%。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对各种应激源进行了量化处理,为研究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客观的可比性的资料依据。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各种生活事件在不同的个体所形成的心理应激强度不同,对健康带来的影响也就不同。同一项生活事件对有的人可造成严重的心身紧张状态,而对另一个人可能并无明显反应。因此,这一评定量表尚需进一步完善。

2.心理应激可引发多种疾病并可加重或激化病情 引发疾病是心理应激对健康的严重消极影响。在神经症、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中应激有着广泛的影响,应激不仅可降低个体对这类疾病的抵抗力,而且还直接影响其症状的构成。应激既可使具有生理始基(指心身疾病病人病前的某些生理特点)的人易患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供血不足而直接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这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心理应激还可诱发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硬化病人发生脑血管痉挛或脑溢血。应激引发和加重病情的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心理应激虽不是惟一的因素,但却是影响许多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