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因学研究的因果相关性分析方法

病因学研究的因果相关性分析方法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应高于对照组,且应有致病的因-果相关性。病因学分数是用以衡量致病因素对总体以及病因暴露组的致病净效应的,它是一个评价因-果相关性的很有用的指标,意味着它的存在可造成这部分人发病,它的消失则这部分人就不会致病。

当人体暴露于致病因素之后,可能引起致病效应。由于人体的抗病机制及内外环境各异,有的可能发病,有的不一定发病,即使发病,也会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结局。作为对照组的个体,也不等于都不发病。但是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应高于对照组,且应有致病的因-果相关性。

在随机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中,表示因-果相关性的指标是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病因学分数(etiologic fraction,EF)等。而病例-对照研究,则用比值比(odds ratio,OR)等来表示,当然这些指标值是越高越有价值。至于RR或OR有多大才有意义,这要根据病种的具体情况而定,但RR至少要≥2,OR≥3,同时要计算95%的可信限,其下限不应<1,否则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1.相对危险度 指的是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表5-1)。

表5-1 病因研究结果分析表

RR=[a/(a+b)]/[c/(c+d)]

2.归因危险度 为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所得的差值,表明这一部分患者的发病,是排除了对照组本身发病率之后,为被研究的病因引起疾病的净效应。

AR=[a/(a+c)]-[c/(c+d)]

3.病因学分数 包括了2部分内容。

(1)暴露病因组的病因学分数:是由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发病率后的差值,再除以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所得的商数值,即为暴露病因组的病因学分数。

EF病因暴露组=[a/(a+b)-c/(c+d)]/[a/(a+b)]或者=(RR-1)/RR

其意义表示病因暴露组的这部分患者确为该病因所致。

(2)总体的病因学分数:即将病因暴露组的EF乘以病因暴露组发病人数与患者总数之比[a/(a+c)]所得的值,它表示在总体(包括病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者中,这一部分患者确实与被研究的病因有关。

EF总体=a/(a+c)×(RR-1)/RR

病因学分数是用以衡量致病因素对总体以及病因暴露组的致病净效应的,它是一个评价因-果相关性的很有用的指标,意味着它的存在可造成这部分人发病,它的消失则这部分人就不会致病。

4.NNT(number needed to treat) 表示暴露于病因或危险因素后多少个对象才发生1例患者,用NNT=1/AR表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