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溅落状血迹

溅落状血迹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溅落状血迹是指物体碰撞在表面有血液之处,或者与其他物体碰撞时向四周溅散所形成的血迹,如出血的肢体与地面发生碰撞时会形成溅落状血迹。犯罪现场溅落状血迹多是由某些打击动作所形成。溅落状血迹多呈椭圆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血迹中大多数血点直径在1 mm以下,一般是枪伤所形成的溅落状血迹。因此,根据溅落状血迹大小,可初步判断打击的工具和力量大小;但这不是绝对的划分标准,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

二、溅落状血迹

溅落状血迹是指物体碰撞在表面有血液之处,或者与其他物体碰撞时向四周溅散所形成的血迹,如出血的肢体与地面发生碰撞时会形成溅落状血迹。

犯罪现场溅落状血迹多是由某些打击动作所形成。在枪击事件中会出现前溅状血迹和后溅状血迹:前者沿着弹头飞行方向从射出口溅出;后者为沿着弹头飞行的相反方向从射入口溅出。射击时,高速运动的弹头由于流体力学等因素在人体组织中形成一个近似椭圆锥形的瞬时空腔,血液和组织会沿创口(包括射入口,射出口)向外激溅抛出。此时,弹头的主要能量集中在飞行方向上,这导致前溅状血迹形态比后溅状血迹形态会更加对称,集中;后溅状血迹的血点数量会较少。

(一)溅落状血迹的形成

对有血部位各种各样的打击都能造成血液从它的源头变成小血点飞出来,形成溅落状血迹。溅落状血迹的形成一般具有3种情况。

(1)打击工具作用于人体时,在第1次打击后,人体形成创口流出血液,当再次打击时,工具碰撞血液使之变成小点飞出,就形成溅落血迹。

(2)沾有血液的物体(如带血的工具)打击、碰撞客体时,黏附在物体上的血液,受力的作用飞出,也可形成溅落状血迹。

(3)动脉破裂大量出血,血液滴入形成的血泊,在血泊周围,也可形成溅落血迹。

(二)溅落状血迹的形态

溅落状血迹多呈椭圆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血液以不同的角度溅落在客体表面上,其形态也不相同。溅落状血迹的大小与碰撞处血量的大小呈正比,而与碰撞力量的大小呈反比;其溅落的范围与碰撞处血量的大小,碰撞力量的大小呈正比。

根据打击物的速度和力量,可把它分为低速溅落状血迹、中速溅落状血迹和高速溅落状血迹。

(1)低速溅落状血迹通常是指外物以1.5 m/s以下的速度(接触时瞬间速度)打击有血部位溅出血液所形成的血迹。血迹中单个血点面积相对较大,其血点直径通常在4 mm以上。如物体打击在血泊上所形成的血迹就属低速溅落状血迹。

(2)中速溅落状血迹通常是指外物以1.5~7.5 m/s的速度(接触时瞬间速度)打击有血部位溅出血液所形成的血迹。其血点直径通常为1~4 mm,一般工具打击所形成的溅落状血迹均属于中速溅落状血迹。

(3)高速溅落状血迹通常是指外物以30 m/s的速度(接触时瞬间速度)打击有血部位溅出血液所形成的血迹。血迹中大多数血点直径在1 mm以下,一般是枪伤所形成的溅落状血迹。

因此,根据溅落状血迹大小,可初步判断打击的工具和力量大小;但这不是绝对的划分标准,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

(三)研究溅落状血迹的意义

(1)有利于判断打击点的空间位置,反映受害者与作案人的相对位置根据对溅落状血迹角度、方向的测量,可以判断打击点的空间位置,从而可以确定当时受害者的体位和判断作案人的位置。

(2)有利于判断打击速度和打击工具的种类根据血迹的大小,可以判断是什么速度的溅落状血迹,如果是中速溅落状血迹,可以判断为一般工具打击所形成。

(3)溅落状血迹能够反映作案过程现场上的溅落状血迹,能够反映作案人打击的位置、顺序以及打击动作,有利于重现犯罪过程。

(4)溅落状血迹能反映出现场物体是否被移动溅落状血迹可以将地面与尸体、物品之间位置固定下来,一旦某件物品被人移动,其溅落状血迹分布规律就会受到破坏,并可能形成空白区域,对判断是否为原始现场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