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出血流行病学原理

脑出血流行病学原理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对脑出血的研究相对不够,且有关脑血管疾病的内外科治疗进展均未能明显改善CH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工作者注意。因此,对CH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掌握CH的流行病学,能更好地研究其病理机制,有助于指导制定降低其发病率的公共卫生战略,并可对新的治疗方法进行鉴定和评价。在脑出血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常规资料分析、现况调查和流行病学监测。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出血破入脑实质,它是当今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自从烈性传染病被控制以来,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一直是人类三大死亡病因之一。近年来,对脑出血的研究相对不够,且有关脑血管疾病的内外科治疗进展均未能明显改善CH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工作者注意。我国医疗以预防为本,只有加强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才能最有效地降低此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对CH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掌握CH的流行病学,能更好地研究其病理机制,有助于指导制定降低其发病率的公共卫生战略,并可对新的治疗方法进行鉴定和评价。脑出血研究方法按照流行病学分类的一般原则,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三大类型。下面就各研究类型的特点和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此种研究的目的是估测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发生频率和流行病学特征。在脑出血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常规资料分析、现况调查和流行病学监测。

1.常规资料分析 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它是脑出血、心血管病等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对现存疾病资料及其他常规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或变化趋势。如根据一些国家掌握的食物消耗、营养素摄入量等分析食物结构与心脑血管病死率的相关性,或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死亡登记资料进行脑出血死亡趋势分析等,均属于常规资料分析的范畴。

2.现况调查 是按照预定的设计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点或某一时段内某种疾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主要特点为:①所得资料为时点资料,故又称为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例如,要调查某地5万人口脑出血的患病率,调查时点定为2002年12月31日(24时),开始调查的时间一定要在2003年1月1日以后,而病人只能统计在此时点之前发病,并到此时点仍然存活者;②在病因学研究中,现况调查属于相关研究范畴的主要指标,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做特殊设计方能获得。但回顾1年的情况,其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在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现况调查方法应用较广,它即可用来描述疾病和危险因素的分布,又可用于初步探寻危险因素的线索。

3.流行病学监测 这是一种在现况调查基础上,对某地区人群中某些疾病及有关项目进行长期的连续性观察或定期随访研究。这种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群中有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①流行病学监测研究的方向是一种从现在到将来的前瞻性研究;②流行病学监测内容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加以确定,它既可以是单纯的疾病监测,也可以包括各种暴露因素变化的同步监测;③在对一些疾病及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同步监测时,可从群体水平对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进行探讨;④反映流行病学监测结果的主要指标是发病率和死亡率。

【分析性研究】

与描述性研究不同的是,分析性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在研究设计和分析资料时严格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和筛选对人群中某些疾病发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病例,回顾性调查其在过去某一段时间内暴露因素出现的频率及水平,并与相同条件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是否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设计时又分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和非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两种。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指在选择对照组时,规定只选择在某些混杂因素上与病例基本一致的人作对照,目的是控制某些混杂因素。在配对过程中,可以是1个病例匹配1个对照,称为1∶1配对;也可以是1个病例匹配2个以上对照,称为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发病率较低的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更为常用。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在回顾调查中易产生偏倚。一般不能直接决定研究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2.群组研究(cohort study) 又称队列研究。它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病例对照研究是由“果”找“因”,而群组研究则是由“因”到“果”。群组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危险因素的假设,其基本原则是首先将研究人群分为危险因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观察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群组之间的差异。群组研究所采用的资料既可以是前瞻性观察资料,也可以是历史性资料。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群组研究的主要优点是:①能够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程度;②在一些研究领域,包括脑出血流行病学研究中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本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实施较为困难,观察时间较长。在观察一些少见病时,所需样本较大,耗费较多财力、物力。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以人群或动物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是否相同的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当以人为对象时称为人群流行病学实验,其基本特征为:①对实验者施加由研究人员控制的干预措施,以消除或控制某些危险因素;②研究设计必须遵循合理对照和随机分组的原则。当某些研究只能满足上述第一项要求而无法做到合理对照或随机分组时,则称为流行病学类实验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又可根据不同特点分为动物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几种类型。在脑出血病流行病学研究中以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和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较为常用。社区干预试验的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人和高危人群,主要用于对危险因素假设的检验和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