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创理念的形成及其发展

微创理念的形成及其发展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微创外科技术虽无明确定义,但一般认为:微创外科技术是用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因此,凡以减少术中组织损伤,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外科治疗措施,均应属于微创外科的范畴,存在于各种医疗活动中。由此可见,微创的临床应用要比提出微创外科概念的时间早的多得多。因此,临床医师的微创意识、微创理念是第一位的。

1985年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用内镜治疗尿道结石报道中,首次使用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一词来描述治疗过程,即手术是在“微侵入”下完成的,但当时未引起广泛注意。1987年,法国医生Philipe Mouret成功施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奠定了腹腔镜外科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此后“微创外科”逐渐得到认同和重视。1998年,Wickham Fitspalrick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微创外科的概念,故真正形成微创理念体系是近20年来的事,被认为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目前,微创外科技术虽无明确定义,但一般认为:微创外科技术是用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它并非独立的新学科或新的学科分支,而是脱胎于传统外科。与传统手术相比,其真谛是内环境更加稳定,手术切口更

小,疗效好,康复快,心理适应更好的手术。因此,凡以减少术中组织损伤,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外科治疗措施,均应属于微创外科的范畴,存在于各种医疗活动中。

医学孕育着微创,而微创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与提高。追本溯源,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期盼减轻痛苦的强烈愿望而产生的。在减轻病人疾病痛苦的医疗过程中,又可能给病人带来医疗性损害,而出现新的痛苦。作为病人当然不愿意再经历此种痛苦,迫切要求尽快地减轻直至消失。这就表明了病人要求微创医疗的愿望由来已久,源自医疗之开端。它促使了医者微创意识的形成,而这种微创意识的积累,最终催生了微创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可见,微创的临床应用要比提出微创外科概念的时间早的多得多。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告诫医生“不要做的太多”。明确指出“自然是疾病的康复者,医生的责任只在于促进疾病的康复过程,而非阻拦这个过程”。深切的微创理念溢于言表。广而言之,中医学的针灸术就是古老的微创技术之一。早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医疗活动中,也就蕴育着原始的微创理念,如应用石针、导引、推拿、按摩治疗骨关节损伤,公元前1100年,《黄帝内经》中就有金针拨骨整复骨折,攀索叠砖法治疗脊柱骨折和腰腿痛。公元前900年,在跌打损伤治疗中就已有麻醉、清创、复位、固定、导引、按摩、内外用药等方法,其实质就是微创骨科技术的萌芽。微创理念经过长期的成长和发展,到20世纪50-70年代,方先之、尚天裕等倡导用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技术治疗骨折,其成就举世瞩目,展现了传统骨科中的微创理念。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Ilizarov继承和发展了骨外固定技术,用牵拉成骨的生物学理论和自行设计的外固定器,成功地治疗四肢骨折。我国许多学者也学习和应用这一理论与技术,在骨折治疗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显示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由于近代骨科发展比较成熟,成果颇多,而我国微创骨科作为传统骨科新的生长点,多数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及不平衡。微创骨科手术应该在学习、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能否真正取得与传统骨科手术相同或更好的治疗效果,尚需进行更多的临床实践,需要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大样本病例进行远期综合评价,科学、客观、公正地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手术并发症以及近期和远期疗效等。微创骨科,任重道远,前景广阔。

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已渐进入由生物学、信息学、物理学相互融合的生物智能时代(bio-in-telligence age)。标志着外科发展的趋势,终将经过微创而逐渐达到接近无创的境界。我国学者也正在努力使自己参与这一过程,并在这一过程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一宏伟目标将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微创骨科技术的应用,是在传统骨科中经过再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的成果。因此,临床医师的微创意识、微创理念是第一位的。微创外(骨)科不应该只视为技术的革新,更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高度审视,医师必须时刻牢记,医者所治疗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从事社会活动的人,医疗就是要为这些人提供或创造一定的治疗和康复的条件,满足其微创医疗的需要,促进疾病自然恢复。由此可见,微创意识、微创理念产生于医疗实践,它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了微创医学的进步与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