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目的及方法

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目的及方法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外膜氧合,是指将患者静脉血经导管引流至体外,通过氧合器氧合、去除二氧化碳,再回输患者体内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对呼吸衰竭患者,大部分血液在体外氧合,有利于低氧血症的纠正;对循环衰竭患者,心肺转流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使心肌获得充分休息,为原发病治疗及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穿刺导管大小是预防术后远端肢体缺血的因素之一。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指将患者静脉血经导管引流至体外,通过氧合器氧合、去除二氧化碳,再回输患者体内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自1972年Hill等首次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1例多发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以来,目前ECMO已应用于各种重症呼吸和循环障碍的支持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大部分血液在体外氧合,有利于低氧血症的纠正;对循环衰竭患者,心肺转流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使心肌获得充分休息,为原发病治疗及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

【适应证】对于呼吸机或药物治疗无效、经用ECMO支持后心肺功能可期望恢复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如急性休克、严重损伤、感染等造成的呼吸功能不全。一旦适应证明确应尽快进行ECMO辅助。

1.用于呼吸支持

(1)急性肺损伤后:吸入氧浓度(FiO2)100%,呼气末正压(PEEP)>0.43kPa(5cmH2O)时,PaO2<6.7kPa(50mmHg)持续2h以上时。

(2)肺氧合功能障碍:FiO2≥60%,PEEP>0.49kPa(5cmH2O)时,PaO2<6.7kPa(50mmHg)。

(3)机械通气时出现气道压伤。

2.用于循环支持

(1)急性心力衰竭的循环支持:心功能在应用ECMO后有望恢复者。

(2)心脏手术后的循环支持:要排除其他心脏畸形的存在和原有畸形已得到矫正,可作为短期的心脏辅助,如在短期内心脏功能无明显改善迹象,应考虑应用其他更为有效的心脏辅助装置。其应用指征包括:心排血量明显下降,心脏指数<2L/(min·m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0.5,持续2h以上,或收缩压新生儿<5.3kPa(40mmHg),婴儿<6.7kPa(50mmHg),儿童<8kPa(60mmHg);尿量<0.5ml/(kg·h);给予碱性药物治疗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者。

(3)心脏移植或心肺移植前的循环支持。

【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或有活动性出血者。

2.不可逆的肺损伤、已确诊为肺组织纤维化。

3.严重的脑损害。

【ECMO原理和方法】

1.ECMO原理 ECMO起源于体外循环技术,是利用体外循环替代自然循环,由血泵提供血流动力,将静脉血经氧合器氧合成动脉血,回输体内,完成气体交换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常用ECMO模式

(1)静脉-动脉转流(V-A ECMO):股静脉-离心泵或滚压泵-膜肺-股动脉。此种转流方式可同时进行心肺支持,适用于严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缺点为体内氧合不均匀,易形成颅内出血、血栓、栓塞、血行感染。

(2)静脉-静脉转流(V-V ECMO):股静脉-离心泵或滚压泵-膜肺-颈内静脉。此种转流方式只替代肺功能,不提供心脏支持,适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以肺功能维护与抢救为主。优点为对自身循环影响较小,栓塞并发症较轻,但氧合效率较V-A模式稍差。

(3)动脉-静脉转流(A-V ECMO):股动脉-膜肺-股静脉。此种转流方式依靠动-静脉压力梯度使血液通过膜氧合器后回到体内,为搏动性血流,可降低血栓形成以及避免长时间ECMO引起机械性血液损伤。据文献报道该方法在我国使用较少,仅少数用于术中支持。

【术前准备与配合】

1.物品准备

(1)仪器设备:离心泵或人工心肺机装置、膜式氧合器和配套管道(肝素涂层的配套管道)、空氧混合器、气源、变温水箱、ACL监测仪及试管等。

(2)物品准备:常规血管切开包、手术衣、无菌手套等,各型号动静脉插管等。

2.患者准备

(1)根据不同转流途径的插管位置,常规清洁备皮。

(2)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应用肌松、镇静局麻药物。

3.ECMO管道预充 先用足量生理盐水预充管路排出,再用新鲜血浆或代血浆、人血白蛋白和肝素加入乳酸林格液混合后进行管路预充,排尽空气后钳闭。

4.穿刺导管选择 采用肝素涂层的动、静脉穿刺导管,可以防止导管内凝血,减少术后肝素用量。穿刺导管大小是预防术后远端肢体缺血的因素之一。术前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动脉、静脉血管内径,所用动脉导管的外径应小于动脉内径1.0~1.5mm或占动脉血管直径75%,静脉导管选择外径等于或稍大于静脉内径。通常成人股动脉导管选用15~17F,股静脉导管选用19~21F。

5.ECMO及呼吸机参数设置 ECMO血流量根据体重、血流动力学的情况及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成人流量设置80~100ml/(kg·min),初始流量较高,以偿还机体氧债,减轻心肺负担,待病情好转逐渐降低辅助流量,保持成人2.0~4.0L/min。血泵转速2 500~3 500r/min,氧流量8~10L/min,变温箱温度设置在36.5~37.5℃,呼吸机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让肺尽量休息。Mode:SIMV,VT:5~8ml/kg,FiO221%~40%,f 10~12/min,PeeP 0.49~0.98kPa(5~10cmH2O),保持气道峰压(PIP)≤24cmH2O。

【护理要点】

1.循环系统监护 连续动态监测HR,P,IBP,MAP,CVP,PAP等。ECMO早期保持MAP在8~9.3kPa(60~70mmHg),满足内脏器官血液灌注。观察患者神志、末梢和内脏灌注情况,判断ECMO支持的有效性。观察心律(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若中心静脉压>1.76kPa(18cmH2O),可加大辅助流量,控制液体输入,避免右心超负荷引起心功能衰竭。

2.呼吸系统监护 连续监测动、静脉血氧含量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SvO2在0.7~0.8,SaO2≥0.9为佳。SvO2综合反映血液气体交换、组织循环和用氧状态。如SvO2持续偏低,在灌注量充足情况下,需及时血气分析,警惕氧合器功能障碍。每日摄胸片,监测心肺影像及体内各种置管位置。使用呼吸机期间,应用低压、低频的机械辅助通气方式呼吸机设置峰值压力为20~24cmH2O,呼吸频率<10/min,氧浓度(FiO2)<40%,遵医嘱保持适量呼气末正压(PEEP)以避免肺萎陷,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变化。加强人工气道护理,及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

3.ECMO管道系统监护 ECMO过程中,穿刺侧肢体制动,保持各管道连接密闭,固定牢固,防止脱开造成出血、空气栓塞,危及生命。禁止在管道上加药、输液、输血及抽取血标本等。每小时观察并记录下列情况。

(1)泵前、泵后压力监测:泵前压力为静脉引流出血液的压力,应≤-4kPa(-30mmHg),负压过高,吸力过大,易造成溶血。

(2)血泵转速及血液流速:ECMO实际流量应与设定流量相符。若血栓形成或管道移位、扭曲等会导致流量改变。如果转速不变而血液流速下降,需进行检查。氧合器和管道有异常震动,提示静脉引流不畅,须及时处理。

(3)氧合器压力及氧合效果监测:氧合器前压力应≤33.3kPa(250mmHg),氧合器后压力不应超过40kPa(300mmHg)。氧合器前后压力变化增大,提示氧合器内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氧合器有无血浆渗漏、冒泡等,一旦发现渗漏及时更换。

4.血液生化监测 每4~6小时检测1次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气、电解质、尿常规等。

(1)ACT监测:ECMO初始阶段,1/h监测ACT,稳定后2~4h监测1次。ECMO治疗中需采用全身肝素化方法避免血液凝固,因此,抗凝管理是ECMO辅助期间的一个重要内容。应用肝素涂层氧合器和管路者,调整最佳ACT在160~200s。在使用较低灌注流量时需保持较长的ACT,如流量>500ml/min时,ACT 180~200s,流量<100ml/min时,ACT则需保持在240~260s。

(2)血细胞比容监测:血红蛋白(Hb)是载氧蛋白,在氧运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维持Hb>100g/L和血细胞比容≥0.35,如Hb<100g/L,血细胞比容<0.30应及时输注新鲜血细胞。

(3)血小板监测:血小板减少,易引起出血,应保持血小板>10×109/L,如血小板<5× 109/L,需及时补充。

(4)血气监测:通过调节ECMO的FiO2及呼吸机参数维持目标PaO2在0.7~16kPa(80~120mmHg),PCO24.7~6kPa(35~45mmHg),pH7.35~7.45。

(5)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监测:记录每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肺水肿和组织水肿。注意观察尿的颜色,若出现严重血红蛋白尿和肉眼血尿,则提示溶血。保持尿量>2ml/(kg·h),若低于0.5ml/(kg·h),常提示肾功能受损。

5.并发症监测与护理 ECMO用于短期心肺辅助治疗效果显著,长时间应用有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致死并发症。研究证明ECMO支持时间越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越大。严重并发症常导致ECMO治疗失败。

(1)出血:出血是ECMO的主要并发症。出血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手术切口、动静脉穿刺部位、口鼻腔、胃肠道和皮下多见。应用肝素涂层导管,减少术后肝素用量、避免抗凝过度为降低出血的有效措施。颅内出血后果最为严重,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给予床头抬高30°,预防脑部充血。若明确发生脑出血,及时停止ECMO。

(2)感染:感染部位为血液、泌尿系统、伤口、呼吸系统等。其原因主要与手术创伤大、管道多、插管时间长和抵抗力低下有关。为预防感染,应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将患者置于有层流功能的ICU病房,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加强室内空气和物品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下敷料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定时做血、尿、痰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尽量缩短ECMO时间。

(3)栓塞与缺血:栓塞常见于脑血管、肢体血管、心肺和膜肺内血栓形成。维持合适的抗凝状态对预防栓塞非常重要。护理中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病情变化。缺血发生在穿刺侧肢体,在V-A ECMO多见。选择合适大小的穿刺导管和采取血管穿刺插管技术,不将血管结扎阻断能有效预防肢体缺血。护理中每小时监测肢体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以及局部皮肤有无苍白、发绀、水肿及肢冷等缺血坏死等。加强穿刺肢体的保暖。

6.ECMO撤离 患者ECMO辅助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心肺功能恢复,血气分析正常,转流量逐步减少。每次减少流量为15%~20%,每减1次观察1~2h,当辅助流量减至1L/min,动脉氧分压维持在10.7kPa(80mmHg)以上时,可以试停机。停机后2~3h病情稳定,拔除循环管道,对血管进行明视修复,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伤口出血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