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familial dysbetalipoproteinemia,FD)又名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将病人的血浆脂蛋白经超速离心方法分离后,并进行琼脂糖电泳,发现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电泳时常移至β位置,而不是正常的前β位置,因而称这种VLDL为β-VLDL。对这些β-VLDL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其胆固醇的含量非常丰富。由于β-VLDL是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最突出表现,且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所以称之为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发病机制】 富含三酰甘油的小肠性脂蛋白(乳糜微粒)残粒和肝性脂蛋白(VLDL)残粒主要是通过受体介导的过程从血循环中被清除。在这个过程中,ApoE起着关键的作用。当ApoE发生变异时(如ApoE2),就不能与肝脏脂蛋白受体进行正常结合,因而引起患者体内的含ApoE的脂蛋白残粒聚集。Havel等首先观察到,将从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ApoE2与磷脂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被LDL受体摄取的速率明显减慢,提示LDL受体认别ApoE2存在缺陷。Wersgraber等进一步研究证实,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ApoE2与LDL受体的亲和力仅有正常ApoE3的1%~2%。同时,Gregg等也发现,ApoE2无论是在正常人或是在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体内,其清除速率都明显延缓,提示这种代谢障碍是由于配体的缺陷而不是因受体的缺陷所致。
有关伴随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发生的代谢缺陷及其可能的机制说明如下:
1.血浆乳糜微粒残粒聚集 主要是由于ApoE变异,使其经由受体介导摄取途径障碍;此外,饮食或激素作用亦可使体内LDL受体活性下调,也可能起一定的影响。
2.血浆富含胆固醇的肝源性β-VLDL聚集 主要是由于ApoE变异,使其经由受体介导摄取途径障碍;LDL受体活性下调;肝脏合成VLDL或胆固醇过多;由于脂蛋白脂酶与β-VLDL相互作用损伤或ApoE异常转化,使肝源性β-VLDL转化为LDL障碍。
3.低血浆LDL水平 主要是由于VLDL和肝源性β-VLDL转化为LDL障碍所致;另一种可能是因脂蛋白残核分解代谢障碍引起肝细胞表面LDL受体上调,造成LDL分解代谢加速。
4.血管病变加速 巨噬细胞摄取小肠性和肝脏性β-VLDL增强。
【生化特征】 血脂改变表现为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同时升高。血浆胆固醇浓度通常高于7.77mmol/L(300mg/dl),可高达26.0mmol/L。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的程度(若以mg/dl为单位)与血浆胆固醇水平大体相当或更高。一般认为,若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同时升高,且两者相当时,应考虑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可能。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征性血浆脂蛋白谱改变是:①VLDL水平显著升高;②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也明显升高;③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④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或无明显变化。其中VLDL水平升高包括大颗粒VLDL(VLDL1)和小颗粒VLDL(VLDL2)均升高。
【遗传模式】 绝大多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均属于ApoE2E2纯合子。每例病人的血浆中均存在异常β-VLDL脂蛋白,所以都属于原发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但是,并不是每一例ApoE2E2携带者都发展为高脂蛋白血症,相反仅少数(大约2%)的ApoE2E2携带者会出现血脂水平升高,即发展为Ⅲ型高脂蛋白血症。而绝大多数的ApoE2E2携带者则表现为低胆固醇血症。由此可见,ApoE2E2是个体发生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必备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还必须有其他共存的遗传或环境因素异常。由于ApoE3E2携带者通常不会发生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也不常出现异常β-脂蛋白血症,所以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是属于一种特征性的隐性遗传性疾病。
除了ApoE2E2携带者发生FD之外,已报道某些罕见的ApoE突变者亦有FD,并表现为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罕见的ApoE变异者合并的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与ApoE2E2者相比较,其遗传模式方面有些不同。大多数罕见ApoE变异者发生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是属于显性遗传。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罕见的ApoE变异者几乎均为杂合子,迄今为止仅发现一例纯合子型罕见ApoE变异(E4-Philadelphia)。
【临床表现】 在北美和欧州人群中,大约1%为ApoE2E2携带者,所有ApoE2E2携带者血浆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β-VLDL。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ApoE2E2携带者并不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仅2%的ApoE2E2携带者发生明显的高脂蛋白血症。这样,估计人群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发生率为1/500 000。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在儿童和青少年期是罕见的,至今仅有少数个案病例报告。男性患者较女性多见,而且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较女性提前。女性通常在绝经期后才发病。同时存在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使本病发病年龄提前。
患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病人常出现多种皮肤黄色瘤。由于某些黄色瘤并不出现在其他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所以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其中最具有特征的是掌纹条状黄色瘤(xanthoma striata palmaris),即在手掌面皱褶处出现黄色的脂质沉着。未经治疗的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约一半可见到这种黄色瘤。此外,还可见到其他类型的黄色瘤,例如,结节状或结节疹状黄色瘤。结节状黄色瘤常位于肘、膝和指关节处,不过这种黄色瘤并非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所特有。黄斑瘤和肌腱黄色瘤有时也可见到,但肌腱黄色瘤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时更为多见。
早发性或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见于1/3~1/2的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某些系统疾病常与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伴随存在,并可能加重Ⅲ型高脂蛋白血症。近1/2的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有血浆尿酸水平升高,但多数患者并无症状,仅4%的患者在临床上发生痛风。Ⅲ型高脂蛋白血症者合并糖耐量异常亦多见,然而发生糖尿病者则为数不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若与本症合并存在,会加重其血脂异常。相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则可减轻血脂异常甚至使高脂血症消失。
【诊断】 目前在临床上尚没有诊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简便可靠的方法。不过有些特征可提示和支持本症的诊断。对于血浆胆固醇浓度和三酰甘油浓度均明显升高且程度相当(例如,两者均接近400mg/dl)者,应想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血浆中β-VLDL被认为是诊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依据。血浆中的VLDL富含胆固醇酯(>25%,正常为15%左右)即是β-VLDL的特征之一。一般可通过测定2种比值来反映VLDL中含胆固醇酯量的程度。①VLDL-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比值:这一比值≥0.3(mg/mg)对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几乎有确诊意义,而比值≥0.28(mg/mg)提示可能为Ⅲ型高脂蛋白血症;②VLDL-胆固醇/VLDL-三酰甘油比值:该比值≥1.0(mmol/mmol)对诊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很有价值。
诊断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最可靠的生化标记是ApoE表型或ApoE基因型的测定。ApoE2E2与上述任何一个特征同时存在,即可确立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ApoE的表型或基因型不会因其他因素而发生改变。
(赵水平)
参考文献
[1]Jacques Genest,Peter Libby.Lipoprotein Disorde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ee:Libby:Braunwald’s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8th ed.Saunders,An Imprint of Elsevier,2007:1071-1091
[2]赵水平.临床血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1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