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热、头痛1天,微恶风寒,四肢酸痛,体温38.2℃,口渴,咽喉肿痛,咳嗽气急,痰黏色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治宜疏散清解,透邪泄肺,使热清毒解,祛邪外出。二者皆为苦寒之品,均系咽喉肿痛之要药,相须为伍,泻火解毒利咽,祛痰散血消肿之力倍增。风温病的恢复阶段,邪热已退,则不发热,但肺胃阴伤为必具之证。

王某,男,18岁,学生。1996年3月20日就诊。

发热、头痛1天,微恶风寒,四肢酸痛,体温38.2℃,口渴,咽喉肿痛,咳嗽气急,痰黏色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辨证] 风热犯表,肺卫失和。

[治法] 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轻宣肺气。

[处方] 金银花15g,连翘12g,桑叶10g,菊花10g,牛蒡子10g,玄参15g,薄荷6g(后下),炙枇杷叶10g,浙贝母10g,前胡10g,杏仁10g,桔梗10g,芦根12g,生甘草6g。

水煎服,5剂。

二诊:1996年3月26日。

服药5剂后,头痛消失,不恶风寒,咳嗽明显减轻,咳痰黄稠,咽喉肿痛,口微渴,体温为37.2~37.5℃,舌红苔薄黄,脉浮小数。

[辨证] 风热犯肺,余热未尽。

[治法] 轻宣肺卫,解毒利咽。

[处方] 金银花15g,连翘12g,桑叶10g,菊花10g,大青叶15g,鱼腥草15g,黄芩10g,知母10g,山豆根3g,射干6g,玄参15g,浙贝母10g,桔梗10g,生甘草6g。

水煎服,5剂。

三诊:1996年4月3日。

药后诸症皆除,唯口干舌燥,时有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而干,脉细数。

[辨证] 余热伤津,肺阴受损。

[治法] 滋阴清热,生津润燥。

[处方] 沙参15g,麦冬10g,天花粉15g,川贝母10g,芦根15g,生地黄15g,玄参15g,石斛10g,玉竹10g,杏仁10g,桔梗10g,甘草6g。

水煎服,5剂。即告痊愈。

【解析】 温病是由外感温热病邪引起,以热象偏重为主要特征,并具有季节性和不同程度传染性的一类疾病。本例系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故发热、微恶风寒并见;温为阳邪,“阳盛则热”,故发热较重而微恶风寒;温为阳邪,易伤津液,故见口渴。风热之邪不仅侵犯卫分,而且温邪上受,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合皮毛与卫气相通,卫气被郁亦必影响于肺,肺气不宣,则见咳嗽;咽喉为肺之门户,风热袭肺,故可见咽喉肿痛;阳热上扰,则见头痛之症;热盛伤津,故痰黏色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之征。治宜疏散清解,透邪泄肺,使热清毒解,祛邪外出。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意,方以金银花、连翘相须为用,既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又有辛凉解表,透邪外出之效;桑叶、菊花相合,既可疏散上焦之风热,又能清泄肺中之邪热,二者“散”“清”相须而行,使表热之邪外散内清则咳嗽自愈。鱼腥草功专清热解毒,为治痰热壅肺之要药,与大青叶伍用,增强凉血解毒之力;与黄芩、知母相合,清肺泻火功效显著。山豆根善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热毒蕴结咽喉肿痛之要药;射干长于解毒利咽,降气消痰。二者皆为苦寒之品,均系咽喉肿痛之要药,相须为伍,泻火解毒利咽,祛痰散血消肿之力倍增。浙贝母善宣肺开泄,清火化痰散结,与炙枇杷叶相合,增强清肺化痰止咳之功;与牛蒡子伍用,清火化痰,利咽散结之效增强。前胡功专降气祛痰止咳,宣肺散风,为化痰止咳之要药,与杏仁辛苦相合,寒温相宜,同气相求,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功效显著。芦根长于清肺泻火,生津止渴;玄参善于滋阴降火,生津润燥。二者相合,增强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力。桔梗专入肺经,长于宣肺利咽,载药入肺,系开提肺气之要药,伍杏仁则升降相合,调畅气机,以恢复肺之宣降功能;合玄参则增强宣肺利咽、化痰散结之效;生甘草泻火解毒,利咽缓急,调和诸药,伍桔梗则增强清肺化痰、利咽止痛之功。诸药合用,热毒得解,肺热得清,肺卫表证皆除。然尚有余热伤津,肺阴受损之候,故后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玥》)化裁,以收全功。方以沙参、麦冬相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之效益彰;生地黄、玄参、麦冬伍用(《温病条辨》增液汤),滋阴清热,增液润燥之力倍增;石斛、玉竹相须而行,合增液汤则增强滋阴清热,生津润燥之功。川贝母长于润肺化痰止咳,并能开痰气之郁结;天花粉为瓜蒌之根,既走气分,又入血分,功能败火毒、消痈肿、润肺金、滋津液、止烦渴;芦根具有开郁涤痰,养阴清肺之功。三药合用,清热泻火,润肺化痰,养阴生津之效益彰。诸药相合,余热得清,肺阴得养,诸证皆除。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首先抓住温病初起,肺卫同病为主要病机,患者以发热、口渴、咳嗽气急等风温主症为特征,病因为感受风热时邪,而致邪犯肺卫,故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论说,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为主。方以银翘散(《温病条辨》)为主方化裁,重在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主治在卫;辅以桑菊饮加减,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主治在肺,共收肺卫同治之效,亦合“既病防变”之旨。风温病的恢复阶段,邪热已退,则不发热,但肺胃阴伤为必具之证。肺阴伤,则干咳少痰;胃津伤,则口干舌燥,余热未尽而阴液受损,故舌红少苔而干,脉细数。最后以养阴清肺汤合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化裁,滋养肺胃之阴,清泄余热,以收全功。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外感风热病毒,邪犯肺卫。

(1)先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主治在卫;辅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主治在肺。

(2)后以滋养肺胃,清泄余热。

2.对药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