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血管病变

肾血管病变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肾动脉血栓和栓塞指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血栓形成或栓塞,致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肾功能恶化。肾动脉血栓因血管壁病变或血液高凝状态而产生。肾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尿检异常和肾功能损害等。肾静脉疾病主要为肾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急性腰痛、血尿、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少尿及急性肾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肾动脉狭窄

(1)肾动脉本身病变:如肾动脉炎、粥样硬化、结节性多动脉炎、肾动脉瘤、肾动脉损伤、外伤或手术创伤、肾动脉蒂扭曲等。

(2)肾动脉受压迫:腔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嗜铬细胞瘤及其他机械性因素如肾动脉周围的肿瘤、囊肿、血肿等。

(3)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近来发现该种病例有上升趋势。肾动脉血栓和栓塞指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血栓形成或栓塞,致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肾功能恶化。肾动脉血栓因血管壁病变(创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或血液高凝状态而产生。肾动脉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一些常见来源于心脏(如心房颤动或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换瓣术后血栓、心房黏液瘤等),但也可来源于心脏外(如脂肪栓子、肿瘤栓子等)。

2.肾静脉疾病

(1)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婴幼儿脱水、肾病综合征、妊娠或应用口服避孕药等。

(2)肾血流量减少: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糖尿病肾病等致肾血流量减少,血液淤滞,黏度增高,可导致肾实质内静脉血栓形成。

(3)静脉系统循环不良:静脉淤血可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卧床、下腔静脉阻塞、血栓性静脉炎等。

(4)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压梗阻:如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肾或后腹膜肿瘤、外伤、血肿、妊娠子宫等压迫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肾静脉受肿瘤侵及、损伤,如肾癌常沿着肾静脉管腔生长而压迫肾静脉。

【辅助检查】

1.B超 可了解肾脏形态、大小,如肾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者肾肿大,而慢性者肾缩小。多普勒超声血流图等对肾动、静脉血栓诊断有一定价值。

2.X线检查

(1)尿路平片:可示缺血肾长径变短,轮廓缩小。

(2)快速连续静脉尿路造影:可根据病例肾大小、显影情况如显影延迟、不显影或显影后消失缓慢,作为单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

(3)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肾动脉栓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等。

(4)下腔静脉造影或选择性肾静脉造影:可显示肾静脉血栓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等。

(5)经皮穿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确定有无肾动脉狭窄及其部位、程度、范围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辨率高,并可安全用于肾功能不全者,是诊断肾血管疾病的可靠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应用越来越广泛。

3.放射性核素检查 核素肾图对单侧肾动脉狭窄诊断价值大,肾扫描术对肾缺血诊断帮助较大。

【诊断】

肾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尿检异常和肾功能损害等。肾静脉疾病主要为肾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急性腰痛、血尿、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少尿及急性肾衰竭。

【治疗】

1.药物治疗 早期应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治疗,对肾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有效,可缓解病情,防止再发,帮助恢复肾功能。

2.导管介入治疗 如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简易、安全,疗效也佳。经导管还可局部注入溶栓药物。

3.手术治疗 可行手术摘除血栓,也可做肾动脉成形术,有指征者应尽早外科手术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