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系膜巨大光整的少血供实性肿块

肠系膜巨大光整的少血供实性肿块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诊断为(肠系膜)孤立性纤维瘤。少数SFT可呈恶性生物学行为,偶有复发和转移,属中间型肿瘤,其组织形态多样。SFT在CT上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光滑的轻中度分叶性肿块,50%以上有完整包膜,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巨大肿瘤则多表现为轻度强化,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

【病史摘要】

男,67岁。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无痛可活动,近10天来迅速增大,稍觉腹胀。B超示左中下腹部腹腔低回声肿块。

【影像表现】

CT平扫(图A、图B)示左中下腹部见约14cm×14cm×11cm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晰,病变大部分密度低于肌肉,CT值约30Hu,除病灶中央片状密度较高(CT值约50Hu),余密度基本均匀,肿块左缘被部分小肠包绕,左前侧见部分肠管嵌入肿块内。增强扫描(图C、图D)肿块轻度强化,CT值约42Hu,并持续轻度、均匀强化。

【影像征象分析】

左中下腹部腹腔巨大占位,考虑来自于肠系膜或小肠壁可能,理由①肿块周围肠管受推移、挤压,部分小肠包绕肿块;②肿块与腹主动脉的间隙较宽,肿块境界十分清晰且位于小肠系膜走行区域;③肠系膜上动脉近段位于肿块后方。根据肿块形态、密度和血供状态,其可能的组织来源有平滑肌、纤维、神经源性和间质瘤。

1.间质瘤 瘤体直径超过5cm的间质瘤以恶性者居多,包膜多不清,分叶状生长,密度多不均匀,可囊变坏死,肿瘤多富血供,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并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2.神经鞘肿瘤 腹腔和后腹膜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不同于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大多体积较大,有完整包膜,内部成分以实性为主,无或较少囊变。实性部分可有低于和高于肌肉密度的两种不同实性密度成分,多数为中等度进行性延迟强化。部分病例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可多样,从轻微到显著强化均可,甚至同一瘤体内可有强化程度不同的实质部分。

3.小肠平滑肌瘤 影像表现类似间质瘤,多向小肠浆膜外生长,类圆形肿块,可分叶,密度多不均,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变,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

4.纤维类肿瘤 肠系膜纤维瘤、硬纤维瘤、纤维肉瘤在CT上均表现为密度基本均匀、接近于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纤维瘤周围可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星芒状致密影;硬纤维瘤密度多高于肌肉组织,可侵袭性生长,无包膜。若肿块内液化坏死,则有恶性倾向。纤维类肿瘤强化方式多样,但以明显强化和延迟强化为多见,尤其是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

5.硬化性肠系膜脂膜炎 病因不明,病变为慢性过程,多累及小肠系膜,表现为系膜内边界清楚的脂肪密度增高及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有钙化,肠系膜血管多被肿块包绕,但其周围脂肪尚存在,故形成“脂肪环征”。病程较长可形成肠系膜侧支循环。

影像诊断:左中下腹部肿块,来源于肠系膜或小肠壁,考虑①神经鞘瘤;②纤维类良性肿瘤。

【最后诊断】

手术所见:腹腔见约100ml黄色清亮腹水。探查小肠见空肠系膜根部有一巨大肿块,表面光滑,与周围无粘连,大小约15cm×15cm×10cm,肿块包绕一段肠管,难以分离。

病理诊断:肉眼观察,肿块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质地中等。免疫病理:瘤细胞Vimentin阳性,CD34散在阳性,Desmin、SMA、S-100、Ki-67均阴性。诊断为(肠系膜)孤立性纤维瘤。

【讨论及误诊分析】

孤立性纤维瘤(SFT)曾被认为局限性间皮瘤,最初被认为是发生于胸腔并且与胸膜相关的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2002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可能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常表现明显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SFT多见于青壮年及老年人,发病部位广泛,好发于胸膜、腹膜和其他浆膜处。大多数病例临床上呈良性经过,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糖症。少数SFT可呈恶性生物学行为,偶有复发和转移,属中间型肿瘤,其组织形态多样。

SFT在CT上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光滑的轻中度分叶性肿块,50%以上有完整包膜,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肿瘤密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SFT细胞密度分布不均匀,瘤内具有不同程度的致密胶原纤维呈条带状或片状沉积,故SFT的CT平扫可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这与腹腔/后腹膜神经鞘瘤极为相似;密度不均的另一原因是部分病例肿瘤体积较大,病灶中心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和囊变,肿瘤直径>6cm时,发生液化坏死的概率明显增加。周建军等报道SFT强化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中等程度强化、显著强化。同一肿瘤可同时出现上述一种或一种以上强化形式,这种表现与腹腔/后腹膜神经鞘瘤又有些相似。体积较小的SFT多表现为地图样或线样匍形中等程度强化,强化相对均匀,门脉期持续强化,且强化趋于更均匀。巨大肿瘤则多表现为轻度强化,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

回顾分析,本例瘤体CT平扫呈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且趋于均匀,均符合SFT影像表现。因此,增加对SFT病理和影像特点的认识,可在影像分析想到该病的可能。另外,可进一步MRI检查,MRI信号的改变能直接反映SFT瘤体内常包含的丰富纤维组织、黏液样变性、囊性变及出血等,丰富纤维组织在T2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在T1增强上为延迟强化区,有助于进一步缩小诊断和鉴别诊断范围,为定性SFT提供更多依据。

(闾长安 鲍 健 方向明)

参考文献

[1]李 勇,金晓龙.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纤维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84-86

[2]李小荣,欧陕兴,钱 名,等.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8,23(1):37-39

[3]Levy AD,Rimola J,Mehrotra AK,et al.Benign Fibrous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 of the Mesentery: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Graphics,2006,26(1):245-2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