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硬化的对症治疗

肝硬化的对症治疗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所见病症较多,现仅以肝硬化腹水为例,寻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既然肝硬化病例发生腹水后的预后恶劣,如可能,应考虑肝移植,尤其对难治性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的病例,肝移植是较好的选择。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所见病症较多,现仅以肝硬化腹水为例,寻其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硬化腹水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依其病情可酌选以下治疗方法,其中以利尿药的使用最为广泛。

1.限制钠、水的摄入 虽然许多肝硬化腹水病人血清钠浓度降低,呈明显“稀释性低钠血症”,但腹水病人表现为全身性钠盐正平衡。必须注意到,许多腹水病人钠盐排出量很少,晚期肝硬化伴腹水病人尿中几乎无钠排出。因此,腹水病人必须限钠,给无盐或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500~800mg(氯化钠1.2~2.0g);进水量限制在1 000ml/d左右,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ml以内。约有15%患者通过钠、水摄入的限制,可产生自发性利尿,使腹水减退。腹水减退后,仍需限制钠的摄入,防止腹水再次出现。

2.利尿药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利尿治疗主要使用螺内酯(安体舒通)和呋塞米(速尿)。螺内酯为潴钾利尿药,单独使用可导致高钾血症,尚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如男性乳房发育,可改用氨苯蝶啶(三氨蝶呤)或阿米洛利(氨氯吡咪)。呋塞米为排钾利尿药,单独使用时应同时服用氯化钾。目前主张螺内酯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可起协同作用,并减少电解质紊乱。使用螺内酯和呋塞米的剂量比例为100mg:40mg。开始用螺内酯100mg/d,数天后加用40mg/d呋塞米,如效果不明显,可逐渐按比例加大两种药的剂量,最大剂量为400mg/d的螺内酯和160mg/d的呋塞米。氨苯蝶啶:口服,每次50~100mg,每日1~3次,1日总量不得超过300mg,维持量每日100mg或隔日100mg,疗程7d,与氢氯噻嗪合用,两者剂量均应减少。阿米洛利:口服,每日10~20mg,分2~3次服,从小剂量开始。不得与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螺内酯合用。

利尿治疗以每一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kg为宜,剂量不宜补充过大,利尿速度不宜过猛,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药逐渐减量。

3.放腹水加输白蛋白 方法和效果:难治的紧张性腹水可重复小量放液。大量放液则必须同时输入足够的白蛋白以扩充血浆容量,如放3~5L/d,每升腹水须补充白蛋白6~8g,每2~4周重复1次。紧张性腹水缓解后,仍须利用利尿药维持以防止腹水复发。大量放腹水加输白蛋白是当前对此类病例的常用疗法,较快速而有效。如不同时补充白蛋白,将会降低循环有效血容量,引起放腹水后循环功能不全,从而降低心排血量、中央静脉压,肌酐清除率、血清钠和钠利尿肽水平;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浓度却明显升高。单纯放腹水使20%的病例血溶量降低而发生肝肾综合征和(或)稀释性低钠血症。

大量放腹水结合白蛋白扩容,疗效显著高于利尿药,合并症显著减少。白蛋白可以胶体扩容药或合成血浆扩容药代替。大量放腹水结合白蛋白扩容只是一种对症疗法,并未改变腹水的发生机制,输注白蛋白只有短暂的效果。腹水仍将再现,也不能提高生存率。

循环功能不全:放腹水后即使补充白蛋白也可发生循环功能不全,以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为特征,第6天达峰值。此类病例腹水很快再现,生存率降低。如不输白蛋白,循环损害程度与放液量相关:<5L,约15%;放液>5L,有30%~50%。

放液禁忌证:Child-Pugh C级、血清胆红素>17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s)、血小板<40×109/L、肌酐>265μmol/L和尿钠<10mmol/24h。

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新鲜血或白蛋白,对改善机体一般状况、恢复肝功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腹水的消退等甚有帮助。

5.腹水超滤和回输 对利尿药无反应的难治性腹水常引起呼吸困难、腹胀,甚至导致肾衰竭;而大量腹腔放液又使蛋白丢失、血容量下降和电解质紊乱,诱发肝性脑病。30年来腹水浓缩经静脉回输,但可能并发感染或肿瘤扩散,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用一种自动的超滤装置,经腹膜透析管取出腹水,通过超滤保留<50KDa的分子,浓缩2~4倍由静脉回输。24h可除去13L的腹水,减轻的体重超过除去的液体,因回输前后尿量增加。进行这一治疗的病人对利尿药的反应常有改善。

有细菌感染的病人禁用。可有短暂的发热、肺水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

6.腹膜静脉短路 插入一条长而有孔的塑料管至盆腔,以引流腹水,在腹壁外膜肌肉连接一压力敏感的活瓣,再连接一条硅胶管,由皮下至颈部,插入颈内静脉直达上腔静脉。因紧张的腹内压和吸气时的压力,迫使腹水流向静脉。可较长时间控制腹水,但1年时插管仍畅通者仅25%~50%。较常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由腹水中的前凝血质引起;因一时静脉回流,可发生食管静脉出血或肺水肿;约有1/4的病人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右侧心内膜炎;因腹腔内纤维化可引起肠梗阻。

7.肝内门-体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是一种以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肝内的门静脉与肝静脉的主要分支间建立分流通道。此方法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能降低钠潴留机制的活性,改善肾脏对利尿药的应答,也可用于肝硬化的难治性腹水、腹水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的占70%。

然而,分流道狭窄的发生率很高,6~12个月后可达75%,使腹水再发。由于分流,近50%会合并肝性脑病。故肝TIPS仅能用于无肝衰竭、不能反复放液的病例。

8.肝硬化预后、生存率、肝移植 肝硬化病人诱因明显、腹水迅速蓄积的和初次出现的腹水较易控制,如腹水发生仅由于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出血后的低蛋白血症,可能对治疗应答性较好。但单独门静脉高压很少出现腹水,出现腹水的肝硬化病人常有肝细胞的严重损害,故肝硬化病人出现腹水后预后多很差。尤其是难治性腹水或发生肝肾综合征的病例。

首次出腹水后1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70%和20%~40%。

腹水治疗似未能显著提高生存率,但腹水治疗仍很重要,不仅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且可减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后者是肝硬化的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既然肝硬化病例发生腹水后的预后恶劣,如可能,应考虑肝移植,尤其对难治性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的病例,肝移植是较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