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脉络膜血管层(

脉络膜血管层(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剖上脉络膜血管不是终末动脉,不论大、中和毛细血管层都有吻合,但功能上脉络膜却是终末动脉。黄斑部脉络膜来自数支血管干,并非由个别血管供应。脉络膜内除血管外,还有间质组织,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色素细胞、平滑肌纤维、内皮细胞等。老年人脉络膜间质增厚,胶原纤维增多,甚至发生硬化和变性,尤其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结缔组织的变性更明显。

解剖上(血管铸型)脉络膜血管不是终末动脉,不论大、中和毛细血管层都有吻合,但功能上(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脉络膜却是终末动脉。

1.关于睫状后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和睫状前动脉 脉络膜血循环由眼动脉发出的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供应。PCA多数分为2~3支。据其最终供血的脉络膜部位,Hayreh称其为内侧睫状后动脉、外侧睫状后动脉;内、外侧的睫状后动脉所供应的脉络膜区域界限清楚(图1-5,图1-6,图1-7)。

两者的划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内侧睫状后动脉可供应包括视盘在内的整个鼻侧的脉络膜;也可能在靠近视盘鼻侧脉络膜附近终止,丝毫不参与视盘的血供;或者供血区恰在视盘中央终止。颞侧睫状后动脉供应鼻侧睫状后动脉所不及的区域。睫状后动脉进一步分为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和睫状后长动脉(long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LPCA)。

图1-5 切断内侧睫状后动脉的荧光造影
FFA.切断内侧SPCA显示脉络膜区域性供血,内侧脉络膜背景荧光缺损

图1-6 切断外侧睫状后动脉的荧光造影
FFA.切断外侧SPCA显示脉络膜区域性供血,外侧脉络膜背景荧光缺损

图1-7 切断睫状后动脉的荧光造影
FFA.切断SPCA显示脉络膜区域性供血,脉络膜背景荧光全缺损

SPCA在视盘和黄斑部附近穿过巩膜进入脉络膜,呈分区性分布供应赤道以内的后极部脉络膜。该动脉绕视神经分15~20支,穿入巩膜后,在视盘附近的巩膜内互相吻合,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的Zinn-Haller动脉环,由动脉环发出分支供应视盘附近的脉络膜以及视盘筛板前、筛板及筛板后的视神经组织。

LPCA共2支,沿视神经两侧于鼻、颞侧SPCA入眼之前穿入巩膜前行。LPCA的眼前段分支、肌动脉及睫状前动脉发出返回支供应前部脉络膜。

睫状前动脉(anterior ciliary artery,ACA):共7支,由眼动脉在眼眶内发出供应4条直肌的肌动脉分支而来。伴行肌肉向前至四直肌止端附着处,再发出分支向前供应眼前部组织的这些动脉称为睫状前动脉。从肌动脉分出后的分支穿行于巩膜表层,其中外直肌有1条分支,内直肌、上直肌和下直肌均各发出2条分支,在距角膜缘4~6 mm处,穿过巩膜达睫状肌,通过分支与虹膜大动脉环相吻合。

在未穿入巩膜前,向前分出细支至角膜缘部,形成角膜缘血管网;向后分布于前部巩膜表层,与睫状后短动脉后部巩膜表层血管相吻合。

2.脉络膜血管分区分布的特点 脉络膜的血供结构可分为3层,即大血管层、中血管层和毛细血管层。大血管层位于最外层,毛细血管层位于最内层,中血管层位于两者之间。

视盘和黄斑之间的脉络膜大血管较纡曲,动、静脉交错分布。黄斑颞侧的脉络膜大血管分布比较有条理,动、静脉相互平行,从后极走向赤道部。脉络膜毛细血管小叶由脉络膜前小动脉、脉络膜毛细血管网及引流的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组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走行相对较直,在形成毛细血管网之前常变细,脉络膜毛细血管犹如一大血窦通道,脉络膜后静脉斜行分出,有的在近毛细血管处呈壶腹状。

众多独立的脉络膜小叶组成整个脉络膜毛细血管床,每一个脉络膜小叶是一个独立单位。每一小叶由终末小动脉供血,小动脉位于小叶的中央,静脉引流由小叶周围的毛细血管后静脉完成。但并非所有脉络膜小叶中动脉都位于中央,目前认为,仅在眼底中央和中纬部如此,而绕赤道部及其外侧,更多的是静脉位于小叶中央。不同部位小叶的形态和大小也有差别,后极部脉络膜小叶呈多边形,而周边部小叶则较细长。脉络膜小叶的排列犹如一镶嵌体,后极比周边紧密,越近周边小叶越稀疏。

3.关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吻合 尸检做眼血管灌注和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脉络膜血管之间普遍存在吻合支,这种吻合可以发生在大动脉之间、大静脉之间,毛细血管前小动脉之间,甚至毛细血管之间。但Hayreh等对活体眼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结果表明:睫状后动脉、脉络膜动脉,直到脉络膜终末小动脉都属于终末动脉,具有严格的节段性,任何水平上相邻节段之间都不存在吻合。

Hayreh认为,在尸检血管灌注和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时,脉络膜血管从所有可能的渠道进行灌注,它代表形态学上的通道,并不代表真正的血液灌注,只有荧光造影下的活体研究才揭示真正的血液灌注模式。只有活体血液灌注模式才可解释临床上不同的血循环障碍

4.黄斑部脉络膜循环 黄斑中心凹是缺乏视网膜血管的独特区域,主要由其下方的脉络膜循环供血。荧光造影发现,正常人黄斑区似乎缺乏一级动脉网,仅由大血管干的分支供应,这些大血管干发出分支走向黄斑区。黄斑部脉络膜来自数支血管干,并非由个别血管供应。

脉络膜内除血管外,还有间质组织,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色素细胞、平滑肌纤维、内皮细胞等。它和脉络膜上组织的区别:越向内胶原纤维越增多,弹性纤维越减少,内皮细胞减少,结缔组织细胞增多。

老年人脉络膜间质增厚,胶原纤维增多,甚至发生硬化和变性,尤其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结缔组织的变性更明显。脉络膜间质内弹性纤维前起于睫状体,向后到达眼的后极部,斜行相连,它的作用是和睫状体的纵肌相平衡和对抗的。当睫状体纵肌收缩时,使脉络膜内组织开放,血管充盈,血量增多,通过这种联系,使脉络膜和睫状体形成一个整体,发挥其对眼内循环和眼内压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