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引流管(T管)造影
【适应证】
1.了解术后胆管内残留结石。
2.胆道蛔虫症复发。
3.胆管狭窄。
4.了解肝胰管壶腹部括约肌情况。
5.经T管行溶石药物灌注。
6.经T管瘘道用网篮套取残留结石。
7.行胆道镜检或胆管病变活检。
【禁忌证】 无。
【器械准备】 200mA有滤线器的X线机,50ml注射器。
【药物准备】 40%~60%泛影葡胺20~40ml。
【患者准备和注意事项】
1.造影前一般无须特殊准备,只要抽出引流管内胆汁,或先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胆管,抽出冲洗液即可。
2.患者仰卧于X线检查床上,头低30°,取右侧抬高或侧位,缓缓注入10ml造影剂,以便左侧肝管分支充盈良好,然后转至仰卧位,在影屏监视下见多级肝管充盈良好后拍片。
【摄片要求】
1.摄影条件略高于腰椎的摄影条件。
2.在影屏监视下仰卧位右侧抬高20°,必要时加摄侧位片。
3.摄片时要屏气,躯体保持不动。
【并发症】
1.如压力超过30cmH2O,可出现胆汁反流。其经淋巴入血液,可引起感染的扩散或者诱发胆管壁溃疡出血。
2.过高压力可引起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使造影剂逆行入胰管,诱发急性胰腺炎。
【检查后注意事项】 若有梗阻存在,造影完毕应将注入造影剂尽量吸出,或开放T管引流,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二)乳腺导管造影
【适应证】 除分泌性溢乳外,所有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包括血性、浆液性、黄色和清水样溢液等,皆可作为适应证。
【禁忌证】 急性炎症、哺乳期及造影剂过敏者。
【器械与备品】
1.皮肤消毒用品一份(弯盘、镊子、75%乙醇若干、纱布2块)。
2.无菌手套。
3.特制钝头针一套(5号半、6号、7号)。
4.1ml注射器一副。
5.60%复方泛影葡胺1ml左右。
6.消毒巾、棉球、胶布。
7.其他:照明灯一只,载玻片。
【造影操作】
1.术前碘过敏试验:明确阴性方可施行造影术。
2.取少量溢液行溢液细胞学检查。
3.患部消毒2次,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以乳头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消毒半径5cm左右。
4.戴无菌手套,轻轻挤压乳头,确认溢液孔后开始进针,将针头抬起,将针缓缓捻入乳孔1~2cm深即可。切勿用力过猛而造成人为的假道或穿破导管,使造影剂进入乳管外间质。
5.吸净导管内残留液体可留作溢液细胞学检查。
6.换上装好造影剂的针管,抬高后用力回抽乳孔内气体,观察不再有气泡即可注射造影剂。压力不宜过大,以防造影剂溢出导管而致造影失败。
7.一旦患者感觉疼痛应立即停止注射,有剧痛则提示造影剂进入间质造成刺激所致。
8.拔出针头后,用棉球和胶布包裹乳头,立即进行钼靶摄像。
9.常规摄片位置:通常采用斜位、轴位(上下位)。
10.为了外科手术定位,可在导管内同时注射亚甲蓝或用特别的定位器标记,然后拍一张相应部位的定位片。
(三)腮腺造影
【适应证】
1.腮腺的慢性炎症,良、恶性肿瘤及瘘管。
2.查找腮腺肿大的原因。
【禁忌证】 急性腮腺炎及碘过敏者。
【造影剂】
1.碘苯酯或碘化油,用量1.5~2ml。
2.离子型造影剂,用量2~2.5ml。
【造影前准备】
1.做碘过敏试验。
2.备好造影器具。
【造影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消毒导管口处黏膜,将弯曲成120°的平头针与颊黏膜呈垂直方向缓慢插入导管内,缓慢注入造影剂,至患者有胀感为止。然后拔出针头,用棉球阻塞导管口,防止造影剂外溢,即摄取正、侧位片。
【摄影技术】
1.腮腺后前位 主要观察腮腺及导管内外移位情况。
(1)摄影体位:胶片平放摄影机上,其长轴与台面长轴平行。患者俯卧,头颅呈标准后前位,被检侧下颌升支对准胶片中线,下颌支中部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经被检侧下颌支中点,垂直床面射入胶片中心。
(3)照片显示:在正位像上,腺管位于下颌升支外缘处,呈自然弯曲。腮腺导管由外上斜向内下,止于上颌第二磨牙处。
2.腮腺侧位
(1)摄影体位:患者仰卧,头侧转,被检侧靠近胶片,头颅矢状面与胶片平行,颜面部尽量前伸,下颌骨体部下缘置于胶片边缘内2cm,并相互平行,下颌升支后缘位于胶片中线后2cm处。
(2)中心线:向背侧倾斜5°~10°,经对侧下颌骨角下方5cm处射入胶片中心。
(3)照片显示:腮腺侧位见导管起于上颌第二磨牙处,走向背侧。主导管走向自然,粗细均匀,分支细小。
【注意事项】 注射造影剂压力不宜过高,否则造影剂进入腺泡将使腺管显影不清。
(四)瘘管造影
【适应证】 有瘘管存在,只要临床需要,均可做造影检查。
【禁忌证】 急性炎症。
【造影剂】 病变部位不同,所用造影剂各异,胸部瘘管与支气管腔或胸腔相通者,宜用碘化油。腹部瘘管与腹腔或与尿路相通的瘘管,宜用碘水制剂。
【造影方法】 患者卧在摄影台上,渗口向上,局部消毒后,将导尿管或塑料管插入瘘管,在电视透视下缓慢注入造影剂,了解瘘管走行方向、形状、深度与邻近器官关系,然后擦除外溢造影剂,即可摄片。
【摄影技术】 瘘管造影一般在电视透视下选择病变暴露充分、瘘管内口显示清楚的位置进行摄片。摄片时应将瘘管全部包括在照片内,瘘管内口所通的腔隙部位与体表最近距离尽可能显示出来。
(五)椎管造影
【适应证】
1.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2.蛛网膜粘连。
3.椎间盘突出及黄韧带肥厚等。
【禁忌证】
1.穿刺部位有炎症。
2.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碘过敏者。
【造影剂】 目前常用欧乃派克(非离子造影剂),用量为3~5ml。
【造影方法】 分上行性和下行性椎管造影两种。上行性椎管造影经腰椎穿刺注入造影剂,下行性椎管造影是经小脑延髓池穿刺缓慢注入造影剂。在电视透视下,根据检查需要调整摄影床角度,当造影剂到达病变区后摄片。
【摄影技术】 常规摄取正、侧位,双斜位,必要时选择最佳体位摄取点片。
(六)口服胆囊造影
【适应证】
1.胆囊结石。
2.胆囊炎及其他胆囊疾病。
3.腹腔镜检查。
【造影前准备】
1.检查前2d进食少渣食物。
2.检查前1d中餐吃高脂食物,晚餐吃无脂食物。
【造影方法】 造影前1d晚上8:00时开始服碘番酸3g,共6片,每隔5min服1片,30min服完,以后禁食。造影当日上午8:00时(服药后13h)摄片,如胆囊显影则食脂肪餐,45min后摄片,观察胆囊收缩情况。若拍片未见胆囊显影,可延时摄片。
(七)膝关节造影
【适应证】 膝关节病变、半月板病变等。
【禁忌证】 膝关节感染。
【造影剂】 常用空气、氧气及泛影葡胺。
【造影方法】 关节充气造影、碘水造影、双对比造影均由骨科医师操作完成。采取6个不同的位置照片。
【摄影技术】
(1)患者俯卧,内侧内翻位。
(2)内侧中间位。
(3)内侧外翻位。
(4)外侧外翻位。
(5)外侧中间位。
(6)外侧内翻位。
观察已摄照片,若能满足诊断需要,可解除分离器,加照正、侧位。照片显示:正常半月板在各个切线位置均显示为等边三角形。底边附着在关节中韧带上,尖端锐利,指向关节中心,交叉韧带在正位上呈倒置的V字形。
(八)上颌窦造影
【适应证】 上颌窦肿瘤、囊肿、息肉、炎症等。
【禁忌证】 40%碘化油,用量为10~20ml。
【造影剂】 碘过敏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造影方法】 由临床医师操作完成上颌窦穿刺。
【摄影技术】 造影剂注入完毕后,保持窦口向上的侧位,取瓦氏位。如需要可加照其他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