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聚体测定

二聚体测定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病人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5.正常妊娠后期的生理性高凝状态下,D-二聚体增高,明显高于非孕妇女,但低于妊高征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3.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二聚体显著增高。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的,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血栓形成。这种纤维蛋白血栓可被纤溶酶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D-D),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测定方法】

1.定性试验 利用免疫胶乳凝集试验进行测定。

2.定量试验 由于检测技术上的复杂性,近几年才被广泛应用,一般分为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浊度测定,由于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其敏感性较定性凝集试验大大增加。同时由于能够对纤维蛋白降解后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因而在药物监测、病情分析与筛查等多方面得到应用。

【参考范围】

定性试验:阴性

定量试验:0~0.256mg/L

【临床应用价值】

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继发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显著增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病理细胞含有大量的组织因子活性物质,导致外源凝血系统被激活,如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3型。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可以达到5.0mg/L。剧烈的放化疗,杀灭病态细胞,使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可以达到20mg/L或更高。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也降至较低水平。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3.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明显增高,D-二聚体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也可对溶栓治疗进行监测。

4.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90%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因肿瘤细胞内容物中含有一种组织因子样物质可以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体显著增高。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病人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5.正常妊娠后期的生理性高凝状态下,D-二聚体增高,明显高于非孕妇女,但低于妊高征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6.肺栓塞时,D-二聚体显著增高,且栓塞的面积和栓子的大小与D-二聚体显著相关。

7.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8.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显著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不增高。

9.组织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D-二聚体增高的幅度与损伤的时间和程度相关。

10.糖尿病时,存在广泛的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显著增高。

11.几乎所有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呈阳性,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12.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因此可作为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说明治疗无效;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

【影响因素】

1.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时,D-二聚体均会升高。

2.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疾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3.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二聚体显著增高。另外,除组织损伤可以导致出现血栓形成外,外伤、遗传性抗凝缺陷也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4.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等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显著增高。

5.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高。

6.血液标本必须快速送检,以免D-二聚体出现假性升高。

7.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时,都会导致D-二聚体增高,影响结果测定。

8.肾病综合征以及肾衰竭时,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增高,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9.抗凝治疗能引起D-二聚体的假阴性。

10.假阳性可见于类风湿因子升高的患者。还有一些物质,如高甘油三酯,脂肪血症和胆红素,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

11.不正确的采集和操作造成的溶血都会造成D-二聚体出现假阳性。

(郑 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