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项转氨酶升高的防治

单项转氨酶升高的防治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氨酶在心肌、肝、脑中含量最高,其次,在骨骼肌、肾脏含量也较高。ALT升高可能是肝病本身引起,也可以是非肝脏疾病所致。当血清转氨酶超过正常值时,应首先除外剧烈运动。因此,血中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如为药物引起,应立即停用,并使用保肝药,多数可恢复正常。AST升高也见于其他肝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AST升高幅度大于ALT,故测定血清AST应同时测定ALT,以判断AST升高的意义。

肝脏有近千种酶,转氨酶有数十种,其中临床最常检查有两种:①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又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②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又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转氨酶在心肌、肝、脑中含量最高,其次,在骨骼肌、肾脏含量也较高。AST 80%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细胞浆中仅占20%,而ALT只分布在肝细胞浆中。ALT和AST半衰期极短,一般为2~6天。在肝细胞破坏或严重损害时,ALT和AST即从细胞内逸出而进入血液,使血清ALT和AST增高。有的学者指出,每1 500个肝细胞中只要有2个遭到破坏,血清ALT就能反映出来,故它是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的极敏感的指标。AST除在肝细胞破坏损害中增高以外,在心肌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骨骼肌严重损害时也可升高。血清ALT活动升高的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衡,血清ALT活性增高的绝对值亦与预后无关。ALT升高可能是肝病本身引起,也可以是非肝脏疾病所致。

(一)血清转氨酶升高常见原因

1.肝病 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癌、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血吸虫病、中毒性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

2.消化系统疾病 如急性胃炎、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外胆道梗阻、胆管炎。

3.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疟疾伤寒、败血症、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肺脓肿、感染中毒性肝炎及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感染。

4.心血管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休克。

5.肌病 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6.其他疾病 如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网织细胞肉瘤、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血管内溶血。

7.药物 如异烟肼、苯巴比妥、红霉素、保泰松、奋乃静、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胺碘酮、利福平、氯丙嗪、磺胺类、甲巯咪唑、对氨水杨酸、口服避孕药、二甲双胍、苯巴比妥钠、四环素等。

(二)对于转氨酶升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除外非疾病因素

(1)体育活动:剧烈锻炼时,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肌肉系统释放转氨酶增多。当血清转氨酶超过正常值时,应首先除外剧烈运动。

(2)溶血:由于红细胞内AST含量较血浆中高40倍,故溶血血清AST可增高,因此采血后,应尽早分离血清,避免溶血。

(3)巨AST酶:AST和免疫球蛋白之间形成的复合物,尤其是胞质性AST和IgG的共同影响,可导致AST活性达到参考上限的30倍。巨AST能用电泳的方法检测。

(4)检测方法操作不当:血清标本在室温下保持数小时即活性降低,使结果不准,故应低温保存,尽早测完。

2.血清ALT病理性升高 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酶活性增加1倍。又由于肝细胞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 000~5 000倍,在肝细胞膜损伤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肝细胞坏死,细胞内转氨酶也可以由于此种浓度差而泄露入血中。因此,血中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除肝外脏器病变的情况外(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和药物因素),血清转氨酶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细胞的损害和坏死程度,又由于肝内ALT活性超过体内其他任何脏器该酶的活性,故测定ALT比AST对反映肝损害更具有特异性

(1)ALT为非特异性肝损害指标:单项ALT升高,考虑无黄疸型肝炎、脂肪肝、药物性引起的肝损害等因素。为除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要注意患者服药史,如抗癌药、化疗药及损害肝脏的药。如为药物引起,应立即停用,并使用保肝药,多数可恢复正常。为除外脂肪肝,应注意患者是否超体重,是否有高血脂,还要做超声波或CT检查,明确有无脂肪肝。

(2)肝炎(无黄疸型):当考虑无黄疸型肝炎时,要询问有无肝炎病史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肝炎史,原来肝功能已正常,这次ALT升高,可能为肝炎在活动;原来ALT高现在虽然也高但较原来降低,说明仍然是肝炎在活动。如果无肝炎病史,又无肝炎的症状和体征,要检查病毒性肝炎的抗体(甲、乙、丙、丁、戊、庚);如为阴性则应作为观察病例,15~30d后再复查ALT,此期间可用保肝药物。

(3)多个或成批患者集体出现ALT升高:当集体或多人出现ALT升高时,要想到集体感染肝炎。甲、戊型肝炎患者(可能还有乙肝患者)排便时可排出相应型的肝炎病毒,污染水源、食物和周围的环境,病毒随被污染的水、食物可造成大规模传播,导致肝炎流行。

如1988年1月24日,甲型肝炎在上海流行,调查表明这次流行并非甲型肝炎病毒变异所致,而是上海居民在短期内有1/3的人生吃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县所产的毛蚶。毛蚶每天能过滤40L水,将水中甲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浓缩储存,而启东县的水源污染十分严重,上海部分居民在对甲型肝炎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生吃了带有大量甲型肝炎病毒的毛蚶造成了甲型肝炎的流行。

又如1986年9月至1988年4月,新疆南部地区发生戊型肝炎流行,调查表明与水源污染有关,共计12万人发病,死亡707人。

(4)ALT升高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肝脏受累、肝脏免疫损坏、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以及营养不良或缺氧可使转氨酶升高,或胆汁淤积性黄疸。

除肝炎病毒之外,其他病毒也可引起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都可以引起肝炎),但一般不成为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此病患者血清ALT大多升高,部分可有黄疸,很易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但其表现还有高热、咽喉炎、颈淋巴结肿大、血象改变及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3.血清AST病理性升高 AST意义与ALT相同,但对肝炎诊断特异性比ALT低。AST升高也见于其他肝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AST升高幅度大于ALT,故测定血清AST应同时测定ALT,以判断AST升高的意义。

AST升高也见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虽然此时AST、ALT升高,但以肌酸激酶对肌炎的诊断及活动性判断最敏感且特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