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癌的社区防治及自我健康管理

口腔癌的社区防治及自我健康管理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口腔黏膜白斑,被认为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1.戒烟、戒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烟草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吸烟的人不仅易患口腔癌,而且在疾病被治愈后继续吸烟,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机会也会增加。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较高。口腔癌对化疗敏感度较低,所以化疗只作为辅助治疗。

一、口腔癌的危险信号

1.口腔黏膜颜色改变 正常口腔黏膜为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则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口腔黏膜白斑,被认为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口腔黏膜原有白斑或红斑,最近变得粗糙、增厚或出现硬结,则要高度警惕,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2.口腔内溃疡长期不愈 口腔溃疡比较常见,普通口腔溃疡有明显的局部不适感,其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不明显,迁延不愈,超过2周仍不见好转,需警惕癌变的可能。

3.口腔内出现可疑肿物 口腔内出现肿物,若无自觉症状,且有变大或破溃的倾向,也是危险信号。因病牙、龋齿、残根、断牙,不合适的假牙、牙托等引起舌边缘溃疡及硬节,又没有明显不适,长期不愈,或口腔及口唇任何部位发现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长期不消退者,都要考虑到口腔癌,应及早到医院口腔科检查治疗。

二、口腔癌的临床表现

1.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肿物增大,继发急性炎症,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炎症消退后疼痛缓解。

2.麻木 牙齿、牙龈等部位的肿瘤侵犯神经后,可出现下唇麻木。

3.肿块 口腔内出现隆起和赘生物虽是良性病变,如乳头状瘤、义齿刺激引起的增生、化脓性肉芽肿等,但也有少数经病理学证明是鳞状细胞癌,应引起警惕。

4.口腔黏膜改变 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白斑、皲裂、隆起和颗粒状肉芽等,无明显不适,经过治疗非但不愈,反而慢慢扩散增大。唇红黏膜出现局限性增厚与鳞屑形成,并伴有灰白色角化斑。

5.牙齿松动 齿龈癌发展过程中使齿槽逐渐吸收破坏,会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咀嚼食物时牙齿咬不良,有假牙者自觉假牙不适。

6.言语不清 口腔内肿瘤就像口内含物,语言不清。舌或舌底癌使舌下神经受侵犯,舌肌瘫痪。

7.流涎、吞咽困难 出现唾液分泌增多、流涎、鼻涕带血、吞咽哽噎感、颌面部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并且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

8.呼吸困难 肿瘤过大会阻塞鼻、咽、喉引起呼吸困难。

9.发热 晚期患者继发感染是发热的原因之一。

10.远处转移 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可发生血型转移,以肺为多见,其次为肝。

三、如何有效预防口腔癌

1.戒烟、戒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烟草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吸烟的人不仅易患口腔癌,而且在疾病被治愈后继续吸烟,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机会也会增加。印度的资料指出,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美国资料显示,酒精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是具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黏膜,导致癌症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真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使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在锐利的牙嵴、残根及不良修复义齿的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造成的创伤、溃疡可发生癌变,常见于舌癌及颊黏膜癌。

3.摄入充足的营养 有人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从而发生口腔癌。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较高。维生素B2以及微量元素锌和砷的缺乏,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会导致肝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低下,这与口腔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4.尽早发现口腔黏膜变化 口腔内常并发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感染,导致增生性口腔炎,并引起局部上皮增生,甚至形成轻度白斑,被认为与癌有关。口腔黏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扁平苔藓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应长期密切关注其发展。

四、口腔癌的治疗

早期口腔癌以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为主,中晚期病变以综合治疗为主(放疗+手术)。手术切除和放疗仍是治疗口腔癌的两种最有效的方法,两者综合应用的效果最佳。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目前仍属于辅助治疗,与手术或放疗配合应用。

(一)手术治疗

1.具备以下条件可采用手术治疗 ①无远处转移,能在安全边界内切除原发灶与颈转移灶。②放疗效果差者。③手术切除引起的口腔功能损伤不大,或虽影响口腔功能,但通过重建或修复能使其得到相当程度的补偿,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2.手术治疗方式

(1)肿瘤广泛性切除术:将肿瘤连同一定安全范围内的正常组织(包括黏膜、骨骼、牙齿)予以手术切除。

(2)舌切除术:因肿瘤侵犯至舌部而需切除部分或全部的舌组织。

(3)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摘除已转移或可能转移的颈部淋巴结。

(4)下腭骨切除术:依肿瘤侵犯的范围,予以切除部分或全部的下腭骨。

(5)上腭骨切除术:依肿瘤侵犯的范围,予以切除部分或全部的上腭骨。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口腔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1.外放射治疗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以及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病变广泛者。

2.术前放疗目的是控制原发灶或颈部淋巴结的亚临床病灶,减少手术时的播散机会,同时使肿瘤体积缩小,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病灶变为可以手术,降低癌细胞活力,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3.术后放疗适用于手术后肿物残留或经病理检查提示切缘有残存癌组织或切缘离肿瘤组织边缘小于0.5厘米的病例,术后伤口愈合即可进行放疗。

4.间质放疗,镭针组织间插植治疗对舌癌、颊黏膜癌、口底癌等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局部控制效果。

5.口腔筒照射适用于病灶浅、易于暴露,并能保持照射位置的小病灶。

(三)化学治疗

口腔癌对化疗敏感度较低,所以化疗只作为辅助治疗。主要用于手术前,一是缩小肿瘤降低肿瘤活性,为手术根治创造条件,二是希望起到提高远期疗效的作用。

五、口腔癌康复期常见问题及自我健康管理

(一)切检后口腔内伤口的自我健康管理

当今疾病的诊断都需要靠病理切片报告,所以在发现口腔内的变化后,最好听从医师的指示做切片检查。对切检后口腔内的伤口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吸 切片后不要吸吮伤口,不可用吸管吸吮饮料或用舌头舔伤口。不吐:刷牙时,嘴巴张开,让水自然流出,不可强力吐出。只吞:要把口水吞下去。手术后第1天如此照护伤口,可使血块稳定凝固于伤口上,使伤口容易愈合,减少术后剧烈疼痛。

2.冰敷 切片后当日尽快使用冰袋冰敷于伤口外部脸颊,以每次冰敷10分钟、休息10分钟为原则。如此可减少手术后肿胀及疼痛程度。

3.咬紧纱布1小时,口水吞下去。1小时后将纱布取出,若伤口仍继续流血,再咬紧新的干纱布半小时。

4.可以喝水,但避免饮用太烫、太热的饮品。

5.饭后需进行正常口腔卫生清洁工作,使用超软毛牙刷,轻刷伤口附近的牙齿。

6.手术后,应保证充分睡眠及休息。

7.手术后1周内,严禁饮酒、抽烟、剧烈运动或搬运重物。

8.手术后1周内不游泳、不泡温泉。

(二)饮食的自我健康管理

1.患者想吃东西时,尽量吃富含热量及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这样才能帮助患者维持体力,以对抗治疗所造成的伤害。

2.许多患者早晨有食欲,可以在这时给予正餐,不想吃时可以给予流质食物替代正餐,流质食物必须富含营养,以保证获得足夠的营养。如果患者自觉不舒服时不必强迫进食,只给予少量食物。

3.要多饮水。

4.注意饮食均衡,维持良好营养状态,做各种保健活动,以维持体重,增强抵抗力。

5.因摄食量不足造成的体重严重减轻时,则应积极采用静脉营养补充。

6.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烟、酒、槟榔、辛辣食物等。

(三)口腔自我检查方法

1.仔细检查脸部两边是否对称、是否有硬块与压痛、肤色有无改变。

2.将上嘴唇及下嘴唇翻开,检查黏膜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尤其要注意颜色。

3.用双手将嘴唇向外向后撑开,检查牙龈是否有白、红、黑斑或硬块。

4.用手将脸颊向左、右侧方拉撑,检查左右脸颊内部的黏膜有无异物,颜色有无异常情况。

5.舌头伸出左右移动,并检查舌头的灵活度及舌尖是否有异样。

6.舌尖顶住上腭,张大嘴巴,检查口腔底部,并用左右手的示指由口腔内及外互相触压,以检查口底有无肿块。

7.嘴巴张大,头向后仰,检查上腭及软腭是否有异样。

8.手指由上往下沿下巴两侧及颈部的两侧,轻轻地挤压是否有不正常的块状物。

9.最后用手轻轻地按住喉头做吞咽动作,看是否活动自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