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肢体残疾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

肢体残疾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有些肢体残疾人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对肢体残疾者的康复应依据科学的原则,适时、适量地进行,这样可使肢体残疾人终生受益,心理康复也才能得到切实保证。在残疾的急性期,合理的医疗技术与措施能够改善病人的现状。

一、肢体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

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正常人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肢体残疾给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使有些残疾人对外界刺激敏感,加上经常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合宜的怜悯,容易产生自卑感,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严重者会压抑其才能和创造力。有些肢体残疾人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二、肢体残疾的康复

开展康复的早晚、康复措施是否得当,以及康复工作是否持之以恒,对减轻残情有很大的影响,对残疾者的心理影响更大。对肢体残疾者的康复应依据科学的原则,适时、适量地进行,这样可使肢体残疾人终生受益,心理康复也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一)急性期的处理

在残疾的急性期,合理的医疗技术与措施能够改善病人的现状。急性期病人容易受暗示,因此,建立并保持宁静和谐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帮助病残者重建周围环境,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对技巧,促使其追求新的康复目标,教会病人沟通技巧,使其得到良好的躯体帮助和心理安慰,建立起控制感等可帮助病人平稳度过急性期。

(二)慢性期的康复措施

1.截肢和后天性缺肢者的康复 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强其四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力;对于因截肢手术不当而造成残肢痛或幻肢痛的人,要及时进行残肢修整和治疗,而后进行残肢训练。及时制作石膏接受腔的临时假肢,使其及早结束卧床生活而开始运动器官的活动,不仅可以使残疾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且也可以促进残肢的合理定型。按照残肢的条件,因人制宜地设计制作假肢,假肢的接受腔要与残肢完全适配。安装假肢后,要严格和持久地进行功能训练,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代偿作用。

2.上肢或下肢功能障碍者的康复 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进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按照其病变、畸形的具体情况,设计、制作合适的矫形、辅助器械,并且全天戴用和长期戴用。佩戴矫形器、辅助器后,要及时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继续矫正的需要,调整、改进矫形器,不断促进矫形作用。

3.躯干残疾导致截瘫、偏瘫或四肢瘫者的康复 首先进行加强肌力与关节活动能力的训练。同时,根据需要制作矫形、辅助器械,使其能够起坐、翻身,进而借助于学步器、电刺激器练习走路,乘轮椅到户外活动,争取结束长期卧床或静坐的生活,早日进入更广泛的交往中,为回归健康群体作准备。

(三)心理康复

1.支持性治疗 提供安慰、支持和帮助,可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建立自信。

2.行为疗法 采用示范法、条件操作法等行为技术帮助病人坚持康复训练,减轻某些不良行为对康复的影响。

(潘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