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花针疗法的源流与展望

梅花针疗法的源流与展望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花针疗法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存的古医学文献中,已找不到关于梅花针的治疗方法、治疗工具及治疗疾病的具体记载,使古代梅花针疗法濒临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梅花针疗法才重新获得新生,散见于民间的梅花针疗法又受到医界同仁的重视。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也采用梅花针疗法防病治病,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而且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

梅花针疗法属民间疗法,与其他民间疗法一样,它来源于民间,运用于民间,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发现、发展并逐步完善的、简便有效的、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它的特点是工具简易、操作方便、疗效高、见效快、安全可靠,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治好病,符合“简便廉验”的原则,因此值得总结推广应用。

梅花针疗法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经典著作——《内经》里就有记载,而且内容丰富。如《灵枢·官针篇》云:“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就是当中一根针,旁边四根针,此即五星针,具有现代应用的梅花针或七星针(7枚针捆在一起)的样子。由此说明,梅花针疗法的起源,远早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内经》的记载,正是民间运用梅花针治病的经验总结。

《内经》在总结针灸医学经验中,也为梅花针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例如《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说明病情不同,针刺深浅也要有所不同。《素问·刺齐论》又云:“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这里用骨、筋、肉、皮来说明针刺的深浅。浅深不得,反为大贼。《灵枢·官针篇》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毛刺”就是在皮肤表面上进行浅刺,“浮痹皮肤”是一种皮肤麻木不仁病变。也说明浅刺法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又云:“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就是说“半刺”法进针浅,并下针后又很快起针。这些记载,均为后世梅花针疗法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存的古医学文献中,已找不到关于梅花针的治疗方法、治疗工具及治疗疾病的具体记载,使古代梅花针疗法濒临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梅花针疗法才重新获得新生,散见于民间的梅花针疗法又受到医界同仁的重视。经过医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推广,终于使祖国医学中的这支奇葩又增添了新的光辉,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具体。例如,孙惠卿受民间“刮痧”疗法和“柳条抽打疟疾病人”治病的启发,经苦心钻研,终于在20世纪初重新发明了梅花针的医疗工具和治疗方法,同时发明了不同于任何诊断学的“孙惠卿检查法”,并在1959年总结出版了《刺激神经疗法》一书(内部资料)。后来,孙惠卿的传人——孙忠仁大夫又对梅花针工具进行了改革,使其日趋完善(《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承澹盦在《中国针灸学》中对皮肤针(即梅花针)之叩打部位、治疗方法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这些都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总结推广梅花针疗法做出了新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梅花针科把低压电流导入梅花针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并称之为“电梅花针”,使梅花针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使之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之效果尤佳。运用梅花针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期刊上时有报道,使之日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并乐于接受。同时在民间亦广为流传,已成为“家庭自疗”的有效方法。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也采用梅花针疗法防病治病,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而且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这朵奇葩——梅花针疗法,将显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良医不废外治”。我们深信,属外治范围的梅花针疗法,在挖掘、整理、实践和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医家的不断努力,结合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得到新的发展、推广、普及和应用,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