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大多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形成了“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机构指导”的组织管理格局。街道办事处组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并协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局是行业主管部门,由其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协调市、区两级的卫生防疫部门、妇幼保健部门、计划生育部门、上级医院等负责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工作以及信息管理、培训人才、协调双向转诊及考核评估等事宜。

2000年中央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而慢性病治疗和手术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未来战略构想,确定了社区卫生的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审计局、北京市监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京财社[2006]1981号)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工作方案。这种政策背景下的社区卫生改革完全不同于过去10年社区卫生工作的变化,对社区卫生的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新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改革将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如何建立新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服务模式下的组织管理将是决定该项改革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创收”和经济利益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现更多的是作为财政提供者的医院的职责,新的模式更多的是体现公益性,以是否履行政府的职能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社区卫生组织管理如何能适应社区卫生的发展是组织管理面临的新课题,现有的社区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更多的来源于医院的管理模式,这和目前的运行机制、组织构成、财政补偿、人事制度和人员构成等多种因素有关并受其制约。但是这种组织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全新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改革对组织管理的要求,或者是不能适应未来社区卫生的发展,探讨如何建立新型社区卫生组织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政府管理

目前大多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形成了“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机构指导”的组织管理格局。一般由市、区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区长任组长,组织协调卫生、财政、民政、劳动保障、物价、人事、教育等有关部门参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组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并协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局是行业主管部门,由其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协调市、区两级的卫生防疫部门、妇幼保健部门、计划生育部门、上级医院等负责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工作以及信息管理、培训人才、协调双向转诊及考核评估等事宜。

这种组织管理格局的形成在理论设计上能够满足社区卫生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了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对社区卫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组织管理格局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考核体系和监督系统,往往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最后又回到卫生系统“一家独领”的局面中,探索建立新型社区卫生组织管理模式首先要在政府管理的工作层面有所突破。

1.建立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责任共担、考核科学、分工明确的政府管理局面。

2.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

3.社区卫生大团队的建立。

二、组织结构

目前大多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结构多由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和门诊部转制而来,组织机构的结构模式、科室的布局是以满足医疗的需求为主,特定的条件下对医疗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组织结构不能适应社区卫生发展的需要,对于社区卫生组织结构卫生行政部门有明确的要求,各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改造和调整。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中心主任、书记各1名,下设健康管理部、功能支持部、绩效管理部,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站长,全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各项工作。健康管理部设部长1人,下设预防保健、全科医疗、社区护理、康复医学、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科门诊等部门,负责提供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支持部设部长1人,下设功能检查、药械、财务、后勤等部门,负责医技、药房、财务及后勤保障;绩效管理部设部长1人,下设中心办公室、质量控制等部门,负责人事、科教、医疗保障、绩效考核、医政管理、信息、统计、病案、医院感染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分区

综合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结构布局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为目的而设置的,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与基本医疗的需求,为了满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与基本医疗的新的需求,原有的机构结构布局将在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功能区。主要设置预防保健、综合诊疗、健康教育、康复、行政与后勤5大功能区。其中预防保健区为独立区域,设单独通道。各区域的建筑面积标准原则上以《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的通知》(京卫妇社字[2006]2号)为依据。

三、组织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现状与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结构单一,补偿机制不完善被调查的,应该积极探讨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多元结构的发展模式。

1.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产权类型、经营性质、组织结构比较单一

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是“一统天下”。不同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补偿来源,依次为药品收入、服务收入、政府专项拨款。其中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只有少量的专项拨款,几乎没有人员经费及防保投入。表明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依然遵循传统的医院“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模式,从而形成了“以药养医、重医轻防、以医养防、重有偿轻无偿、重有收益轻无收益”的行为特点,长此下去,必将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难以到位,甚至出现偏废的情况。

2.服务网络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建设,《决定》提出了以基层医院为主体,大医院为指导,分流医务人员和组织社会上的医务人员参加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思路。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四级网络模式:是目前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指在三级医疗网络健全的城市,区医院成立医疗中心(上海)或社区卫生服务临床指导中心(天津),一级医疗机构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在居委会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站点进入家庭,形成“区医疗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的四级网络模式。

(2)三级网络模式:又称医院派出式,是目前中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该模式以二、三级医院或企业医院为主体,达到标准的卫生所为补充,进行合理设置。设置规模一般是一个医疗卫生单位在所负责的范围内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在若干个居委会设立服务站,形成“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科-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的三级网络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居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专家进入社区),双向转诊易于实现,如保定市。

(3)二级网络模式:又称家庭病床式,是中国较早开展的卫生服务模式,该模式是由二、三级医疗机构开设家庭病床科,制定家庭病床患者准入标准和合同,由家庭医师建立家庭病床,制定治疗方案。家庭医师和护士定期看护家庭病床患者,根据需要制定医护方案。该模式也有利于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顺利实现双向转诊,加强家庭保健;缺点是难以达到“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的要求,对整个社区居民可及性差,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模式。

(4)资源互补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依托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卫生机构,和地方卫生资源形成互补,共同承担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将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将企事业单位卫生资源与当地整合,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单位职工和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对于企事业卫生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实行该模式,避免重复建设。但要注意“六位一体”服务的到位,尤其是对非单位职工的居民。

(5)联合服务模式,又称集团模式:在卫生资源丰富,机构种类繁多的地区成立医疗集团,以一家机构为中心,多家机构联合,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共同承担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集团成员可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院、急救中心、防保机构、护理院、保健中心等,机构之间实行双向转诊、会诊、医师推荐、业务指导,按照各自特点,全方位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