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管综合征(tarsal tunnel syndrome)是胫后神经通过足部踝管时因遭受卡压所致的神经损害。踝管位于足内侧,其内侧壁为屈肌支持带,外侧壁为跟骨和距骨。胫后神经受压可由腱鞘囊肿、滑膜增生、胫后静脉曲张、先天性或获得性如外伤后骨和肌肉软组织异常所致,日常检查中以踝部外伤为最常见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和胫后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运动功能下降,神经加压、扣压或足持续内翻、外翻均可引出症状。肌电图和MRI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支持或证实临床诊断;②明确病因和部位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2.影像学检查方案 优质的X线平片经常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包括前后位、侧位和斜位投照,有时尚需特殊投照作为辅助;由于踝管综合征多为软组织异常,CT或MRI检查尤其是后者显得更重要。CT可显示微小、复杂骨折,亦为评价韧带和肌腱的有效方法。MRI因其多平面直接成像和极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在评价踝部软组织如韧带、肌腱、神经、血管等明显优于CT,因而是踝管综合征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影像诊断】
X线检查有些患者可发现骨折后畸形愈合或局部骨质增生。还应注意有无扁平足或副舟骨存在,因两者常与踝管综合征同时存在。
CT、MRI尤其是后者更适于显示踝管的解剖结构。可显示踝管内相应韧带、肌腱、神经、血管等损伤及占位病变如脂肪瘤、神经鞘膜瘤、静脉曲张、腱鞘囊肿。韧带、肌腱、神经、血管等损伤MRI上常表现为长T1、T2信号。
【治疗原则】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
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减少足踝活动,穿宽松鞋子,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等。如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作须手术治疗,根据卡压原因彻底减压以松解神经及血管。
【预后与随访】
经有效治疗后,治愈率可达90%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者,复发率明显减少。
一般随访半年左右,询问跟骨内侧及足底麻木感,蚁行感有无消失,有无复发,必要时可拍X线平片了解周围骨质情况,排除其他疾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