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膜穿孔耳镜检查得出来吗

鼓膜穿孔耳镜检查得出来吗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受检耳朝正面,检查者相对而坐,检查用光源置于患者头部左上方,调整额镜的反光焦点投照于患者外耳道口。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应向下牵拉耳郭,方能使外耳道变直。外耳道黑污状物或黄白色片状分布的污物常为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表现。外耳道无黏液腺,当拭出黏液或黏脓时应考虑为中耳疾病,并有鼓膜穿孔。耳镜管轴方向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窥见鼓膜。电耳镜便于携带,适用于卧床患者及婴幼儿。

患者受检耳朝正面,检查者相对而坐,检查用光源置于患者头部左上方,调整额镜的反光焦点投照于患者外耳道口。

1.徒手检查法(manoeuvre method) 由于外耳道呈弯曲状,应用单手亦可用双手将耳郭向后、上、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同时可用示指将耳屏向前推压,使外耳道口扩大,以便看清外耳道及鼓膜。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应向下牵拉耳郭,方能使外耳道变直。检查外耳道时,首先应牵拉耳郭,如出现牵拉痛,常常伴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是外耳道疖肿的表现。外耳道耵聍为黄白色,一般为片状,有部分人的耵聍为褐色或酱油色液状呈油性耵聍,当耵聍堆积成团后经常为褐色硬块,须用3%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再清理。外耳道炎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黑污状物或黄白色片状分布的污物常为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表现。外耳道有脓液时,早期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为透明稀薄,慢性化脓性为黏稠脓液并有臭味。需将脓液彻底洗净、拭干,以便窥清鼓膜。外耳道无黏液腺,当拭出黏液或黏脓时应考虑为中耳疾病,并有鼓膜穿孔。

2.耳镜检查法(otoscopy) 应用耳镜撑开狭窄弯曲的耳道,避开耳道软骨部耳毛,保证光源照入。耳镜管轴方向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窥见鼓膜。骨性耳道缺乏皮下脂肪,无伸缩性,故耳镜前端勿超过软骨部,以免引起疼痛。耳镜检查可采用双手或单手法。

察看鼓膜需要调整耳镜的方向,方能看到鼓膜的各个部分。可先找到鼓膜脐及前下方的光锥,然后相继观察锤骨柄、短突及前、后皱襞,区分鼓膜的松弛部和紧张部。正常鼓膜呈半透明乳白色,急性炎症时鼓膜充血、肿胀。鼓室内有积液时,鼓膜色泽呈橘黄、琥珀或灰蓝色,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或气泡。鼓室硬化症时鼓膜增厚,或萎缩变薄,出现钙斑。胆固醇肉芽肿或颈静脉球高位、颈静脉球瘤表现为蓝鼓膜。鼓膜表面肉芽,须用鼓气耳镜鼓气观察,如肉芽伴随鼓膜运动是慢性肉芽型鼓膜炎的表现。大疱性鼓膜炎在鼓膜表面特别是松弛部有暗红色疱疹。

鼓膜穿孔按其位置分为紧张部穿孔和松弛部穿孔、边缘性穿孔和中央性穿孔。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仅为针尖样大小,可见有液体搏动,临床称“灯塔征”,无脓液时可用鼓气耳镜观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紧张部穿孔围绕锤骨柄呈肾形,锤骨柄有时赤裸,严重时无残余边缘,锤骨柄亦腐蚀。后天原发性胆脂瘤早期在松弛部仅有黄白色饱满感,鼓膜逐渐出现穿孔。通过穿孔的鼓膜,可观察到鼓室黏膜是否充血、水肿,鼓室内有无肉芽、钙质硬化灶、息肉或胆脂瘤等,胆脂瘤为白色片状脱落鳞状上皮堆积成团,潮湿时如豆渣样,有腐臭味。

为了判断鼓膜运动度以及难以观察的小穿孔,需要借助具有放大和鼓气功能的耳镜,最常用的是鼓气耳镜(pneumatic otoscope),即在漏斗型耳镜后端安装一放大镜,在耳镜的一侧通过一细橡皮管与橡皮球连接。检查时,将鼓气耳镜与外耳道皮肤贴紧,然后通过反复挤压、放松橡皮球,在外耳道内交替产生正、负压,引起鼓膜向内、向外的运动。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时鼓膜活动度降低或消失,咽鼓管异常开放和鼓膜菲薄时鼓膜活动度明显增强。鼓气耳镜检查可发现细小的、一般耳镜下不能发现的穿孔,通过负压吸引作用还可使一般检查时不能见及的脓液从小的穿孔向外流出。

使用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电耳镜检查(electro-otoscope),能观察鼓膜较细微的病变如扩张的微血管等。电耳镜便于携带,适用于卧床患者及婴幼儿。电耳镜与鼓气耳镜的结合,携带方便,适合动态观察鼓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