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物危害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医疗职业活动时发生职业暴露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发生概率。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4.预防医疗锐器损伤 医务人员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刺破、割伤是发生职业感染,特别是经血传播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例如肝炎、艾滋病。发现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应尽快应用药物预防,并给予随诊观察。

一、实施紧急预防免疫

医疗机构接到抢险救灾或紧急救治任务时,应向有关部门了解发生灾害地区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对人员给予必要的紧急预防免疫或相应的预防药物。

(一)准备药物及设备

1.疾病防治药品

(1)预防药:破伤风疫苗、防疟药等。

(2)治疗药:抗感染类、补充电解质药、皮肤病用药、解热镇痛药、镇静药等。

(3)消毒药:手消毒药、饮用水消毒药、环境物品消毒药、驱蚊药、杀虫剂等。

2.防护隔离用品 手套、口罩、面罩、防水围裙、防护眼镜、手术衣、隔离靴、尸体袋等。

3.医疗器械工具 手术器械、担架等。

4.消毒灭菌设备 消毒器械、小型灭菌器、水质净化设备等。

5.生活必需用品 饮用水、食品、野外住宿和生活必需品,帐篷、蚊帐等。

6.其他 个人必需药品和物品。

(二)常用消毒技术

1.消毒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消毒分4个作用水平: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

(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物理方法: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等。化学方法: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2)高水平消毒: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绝大多数细菌芽胞。例如可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3)中水平消毒:可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例如可用碘类、醇类、紫外线等。

(4)低水平消毒: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亲脂病毒。例如可用汞、银金属离子消毒剂,苯扎溴铵,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通风换气,冲洗等。

2.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格消毒药械,按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应用。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根据消毒物品的材质选择消毒方法。

3.消毒方法

(1)物理方法:如水蒸、煮沸、火焰烧、紫外线、微波等。

(2)化学方法,如药物熏蒸、浸泡、喷雾等。

4.物品的消毒灭菌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2)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5.消毒剂分类 根据消毒因子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消毒剂分高效、中效、低效。

6.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使用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效果、使用方法,包括:浓度、方式(喷雾、浸泡、擦拭)、剂量、作用时间、影响因素(pH、有机物、温度、湿度、污染程度)。

7.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1)储存:按要求温度储存消毒剂,防止发生中毒、爆炸等事故。

(2)防护:进行消毒工作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皮肤烧伤、电光性眼炎等伤害。

二、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和检验等医疗工作时,经常近距离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生物危害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医疗职业活动时发生职业暴露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发生概率。职业暴露后是否发生感染,与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暴露创面的大小和伤口深度、个人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1.免疫预防

(1)主动免疫: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2)被动免疫:注射抗毒血清、免疫球蛋白。

2.坚持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的要求: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必须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2)标准预防的目的:进行双向防护,即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从病人传播至医务人员,或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标准预防的基本方法

(1)使用防护用品:使用手套、口罩、工作服、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水围裙等进行隔离防护。

(2)洗手和手消毒: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管理是预防交叉感染最简便、有效的措施。

4.预防医疗锐器损伤 医务人员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刺破、割伤是发生职业感染,特别是经血传播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例如肝炎、艾滋病。因此,必须小心使用医疗锐器。

5.锐器伤预防措施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集中精力专心操作;保证充足的光线、照明;使用后的医疗锐器要装在防刺防漏盒内,集中收集处理;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1.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物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职业暴露;认真洗手和手消毒,保证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创建消毒隔离条件,提供必要设施,保障人员安全。

2.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暴露于完整的皮肤、黏膜,立即用肥皂清洗,用流动水冲洗、消毒。暴露于损伤的皮肤伤口,要先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清洗,用流动水冲洗、消毒。受伤手应戴双层手套操作。发生损伤性职业暴露,应留取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掌握其是否患有经血传播疾病。发现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应尽快应用药物预防,并给予随诊观察。及时向上级报告。

四、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 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即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强调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管理,严防医疗废物管理不善污染环境,危害医务人员健康,造成社会危害。

(1)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例如: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各种敷料、被服;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医疗器械。

(2)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指能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例如: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2.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1)分类包装(锐器单装)。

(2)集中运送和无害化处理——焚烧、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液浸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