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乙状窦后进路

乙状窦后进路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通过乙状窦后,经小脑和岩锥之间到达内听门及脑桥角的手术途径。此进路的优点是术野较宽,脑桥小脑三角显露清楚,手术进路远离中内耳结构,有利于保存听力。 乙状窦后进路的优点是有可能保存听力,适用于术前有实用听力、肿瘤主体在脑桥小脑三角池,未达内听道外侧部分的病例,包括听功能和面神经功能较好或已经丧失的病例。

是通过乙状窦后,经小脑和岩锥之间到达内听门及脑桥角的手术途径。此进路的优点是术野较宽,脑桥小脑三角显露清楚,手术进路远离中内耳结构,有利于保存听力。

【适应证】 乙状窦后进路的优点是有可能保存听力,适用于术前有实用听力、肿瘤主体在脑桥小脑三角池,未达内听道外侧部分的病例,包括听功能和面神经功能较好或已经丧失的病例。

麻醉方法和体位】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仰卧,头转向对侧,或采用向健侧卧位45°~90°,要求将术侧耳后及枕部显露清楚。

【手术切口】 作乳突后缘5~6cm垂直切口。

【术前特殊准备】

1.听功能、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的检查及影像学检查(CT及MRI)。

2.术前一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颅压偏高的病例,术前要使用脱水剂或行脑室穿刺留置减压管以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图2-13-15 作圆形骨槽

图2-13-16 脑膜“T”形切口

图2-13-17 用干冻脑膜或盐水棉片保护小脑

图2-13-18 开放内听道

图2-13-19 修复硬脑膜裂口

【注意事项】

1.颅骨开窗定位要准,防止偏高损伤横窦,钻孔及分离切除骨板时要紧靠骨面防止过深,在横窦和乙状窦投影线附近时尤要注意。

2.乳突的血管较粗大时,在靠近乙状窦处撕断可引起明显出血,此时宜将该孔严密填塞,彻底止血。

3.分离推移小脑组织,应在颅内压有下降时进行。用力要轻柔,动作要徐缓稳定,并及时放脑棉保护。勿损伤其表面的软脑膜及血管,勿损伤小脑组织。只有在肿物特大,颅压不能控制,小脑组织外翻时,才可用吸引器小心做部分吸除。

4.妥善处理岩静脉是防止术中和术后较大出血的要点,岩静脉汇入岩上窦的部位正好是瘤体与小脑幕和岩部后上接触处,容易因推动肿物而将其在汇入口部撕开。如此处出血,量大而难止,若确认难于保存此血管,应先有计划地电凝或用银夹夹闭后切断。

5.经后面开放内听道时,要注意保护脑神经,小脑前下、后下动脉及岩静脉。

6.因开放乙状窦后骨窗而暴露的乳突气房,在关闭术腔前以肌肉或骨蜡填塞封闭以免发生脑脊液耳漏。

【术后处理】

1.术后3~5天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条件应在监护室内停留48~72小时。

2.保留脑室引流管3~5天至颅压正常。

3.术后皮质激素应用2~3天,20%甘露醇250ml,每日3次,应用2~3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周。

(李永新 李 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