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穴压籽法操作

耳穴压籽法操作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估病人的一般状况—告知病人耳穴压籽相关信息,取得病人合作—准备物品—携物品至床旁—取合理体位—遵医嘱选择耳穴—消毒局部皮肤—选取合适的压籽—将压籽固定在耳穴上—观察病人反应—病人得气“留籽”—告知“留籽”注意事项—记录。在操作中及留籽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一)耳穴压籽法治疗病人的护理标准

病人得到如医嘱所示的正确、安全、最小疼痛的耳穴压籽法治疗。

(二)耳穴压籽法治疗病人的护理结果标准

1.根据医嘱选择穴位,保证选穴准确、安全。

2.患者及家属对操作和解释表示满意。

3.通过耳穴压籽疗法,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4.注意观察病人“埋豆”反应,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适情况并得到适当处理。

5.记录要及时准确。

(三)耳穴压籽法操作流程

评估病人的一般状况—告知病人耳穴压籽相关信息,取得病人合作—准备物品—携物品至床旁—取合理体位—遵医嘱选择耳穴—消毒局部皮肤—选取合适的压籽—将压籽固定在耳穴上—观察病人反应—病人得气“留籽”—告知“留籽”注意事项—记录(埋豆需更换时应除去原有压籽—核对数目—按操作流程重新操作留籽)。

(四)耳穴压籽法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见表3-4。

表3-4 耳穴压籽法技术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五)耳穴压籽法操作中的语言沟通

护士:“王先生,您好!我一会儿将为您进行中医耳穴压籽疗法,您因患有眩晕,根据医嘱我将为您进行耳穴压籽治疗,它是耳针疗法的发展,是用王不留行籽或其他种籽压在耳穴,刺激耳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您看可以吗?”

患者:“你解释的很好,我接受这个治疗。”

护士:“我来看看您的压籽部位,遵医嘱我将为您选取1个主穴2个配穴共3个穴位,分别是内耳、肾、神门,耳穴选穴是运用脏腑辨证的理论判断病变发生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见证推病,以常衡变,辨明疾病发生在某脏某腑,确立选穴原则。您的压籽部位无硬结、红肿、瘢痕、破溃适合压籽。您不要紧张,耳穴压籽不会感到疼痛,操作时请您配合我不要移动体位,以防穴位不准确,压籽过程中出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是正常现象。我讲的您都明白了吗?您现在还有什么疑问吗?(患者表示理解、接受)您现在准备好了吗?那好,我现在回去准备一下用品,我们一会儿见。”

1.为病人耳穴压籽治疗

(1)携物品至床旁,洗手,核对床头卡。

护士:“先生,为了核对,您能说下你的名字吗?”

患者:“我的名字叫王峰。”

护士:“3-8床王峰对吗?现在我要为您做耳穴压籽治疗,可以开始吗?”

患者:“可以。”

护士:“您取坐位可以吗?”

(2)遵医嘱选择耳穴,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

护士:“请问,有什么感觉?”

患者:“有些麻。”(患者产生麻、胀、痛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护士:“我们今天选取内耳、肾、神门这3个穴位,您刚才的感觉证明我们选穴准确。”

(3)消毒局部皮肤,待干。

(4)嘱患者:“我现在开始压籽,请不要移动体位,以防穴位不准确。”(用压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选好的穴位点)

护士:“请问您现在感觉怎样,留籽部位是否有麻、胀、痛的感觉。”

患者:“是的。”

护士:“我们已压籽成功,现在开始留籽。留籽期间您可以每天用手反复按压留籽,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min,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压籽留置时间,夏季可留置1~3d,冬季可留置7~10d,到时间我们会视情况为您选择是否再次留籽。现在您有什么不适感觉吗?”

患者:“挺好的。”

护士:“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请及时告诉我,谢谢您的配合。”

(5)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护士:“现在您的卧位舒适吗?”(清理操作物品)

患者:“很好。”

护士:“您还有什么需要吗?”

患者:“没有。”

护士:“那好,有什么事可随时找我,我也会经常来看您的,床旁呼叫器已放在您的枕边,再见。”

(6)根据医嘱的要求,详细记录实施耳穴压籽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2.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耳穴压籽目的、选择耳穴情况。

(2)告知患者留籽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1)遵医嘱选取准确穴位,正确运用压籽方法。

(2)在操作中及留籽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若除去压籽后局部有发红现象,应及时处理。

4.需注意的环节

(1)评估应在物品准备前进行,主要评估: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耳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等。

(2)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