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化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

消化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化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经成为很多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对介入治疗技术缺乏了解以及目前介入治疗仍存在风险,很多病人和家属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给予正确的指导,包括介入治疗的发展情况、此次介入治疗的意义,介入治疗前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和家属能更好理解、配合医护人员。2.视介入治疗和病情而定,禁食、禁水2~3d。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止血、抗感染、保肝补液治疗。

消化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经成为很多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对介入治疗技术缺乏了解以及目前介入治疗仍存在风险,很多病人和家属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给予正确的指导,包括介入治疗的发展情况、此次介入治疗的意义,介入治疗前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和家属能更好理解、配合医护人员。护理人员不仅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在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安全。

一、内镜介入治疗

(一)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禁水4~8h,对消化道梗阻如食管狭窄病人,需禁食、禁水12h以上,必要时给予洗胃,以避免在检查治疗中潴留的食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

2.在右手臂上留置静脉套针,以备术中静脉麻醉推药和输液。内镜检查时病人常需左侧卧位,右手臂留置静脉套针可避免穿刺处受压。术晨血型交叉配血、备血。

3.多关心体贴患者,嘱家属陪伴,解除过度恐惧和紧张情绪。

4.嘱患者术前30min缓慢吞咽胃镜胶。胃镜胶能使口咽部麻醉的同时还能减少胃内泡沫,使操作视野清晰。

5.术前15min肌内注射地西泮5mg、丁溴东莨菪碱20mg,必要时给予静推盐酸哌替啶5~10mg。

6.告知术中配合事项,如宽松着装、体位、咬住口圈、拍片时配合呼吸等。

(二)术后注意事项

1.绝对卧床休息24h。

2.视介入治疗和病情而定,禁食、禁水2~3d。禁食期间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如病情平稳可改流质,2~3d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软食。

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吞咽不适、胸痛、胸闷、腹痛、呕血、黑粪等情况,并嘱患者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行ERCP检查者术后3h和24h抽血查血淀粉酶,根据血淀粉酶报告调整患者的饮食和治疗护理措施。对于留置鼻胆管的患者,要固定牢固,告知患者翻身、起床时动作要轻缓,避免抓、拉,保持有效引流。

5.对于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的患者,嘱勿大声说话、用力咳嗽或排便等,以免腹内压升高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6.胃息肉摘除、大块黏膜切除术的患者,告知患者伤口结痂处10~14d痊愈脱落,避免在此期间内进食粗糙、过硬、过多食物,以免造成术后出血。

(三)出院宣教

1.劳逸结合,避免劳累,保持开朗情绪。

2.对于食管、胆管、胰管支架置入的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支架移位。食管支架置入术后,避免粗、长纤维食物,以免挂在支架上或堵塞支架。

3.嘱患者戒烟、酒。对于胆道疾病患者,嘱低脂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对于胃肠疾病患者,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门诊随访。如出现呕血、黑粪、腹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二、动脉插管栓塞术

(一)术前准备

1.介绍操作过程(经皮-股动脉-骼外动脉-腹主动脉-肝固有动脉)。

2.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练习床上排便。

3.介入前禁食、禁水4~6h,排空小便。

4.根据医嘱抽血查血常规、肝功、出凝血时间、血型交叉备血,了解心肺功能。

5.当日备皮范围为会阴部至大腿上部10cm×10cm。

6.备1kg的沙袋,用于术后压迫穿刺处。

7.术前留置静脉套针,备术中用药或补液。

8.术前按医嘱带好止吐针(枢丹、枢复宁等)。并携带病历、影像学资料等。

(二)术后注意事项

1.绝对卧床休息24h,术肢制动12h,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4~6h。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检查伤口处有无渗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嘱患者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如无明显的恶心呕吐,术后禁食一餐后可给予流质、低脂半流饮食。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止血、抗感染、保肝补液治疗。

4.术后次日,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有利于造影剂和化疗药物的排出,减少胃肠道的反应及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5.告知1周内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为37~38.5℃,主要原因是组织凝固性坏死物质吸收所产生的吸收热。出汗多时,护士应及时协助更换衣裤和被单。

6.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下降,易造成感染。限制探视人员,做好保护性隔离。

(三)出院宣教

1.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和不良情绪的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注意营养摄入均衡,避免油炸、腌、熏制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荤素合理搭配,以低脂、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为主,减少食盐、糖的摄入。

3.可结合中医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

4.2周后门诊随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