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射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以免引起坏死及穿孔。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最为棘手,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50%~70%,尤其是肝功能较差,伴有黄疸、腹水的患者通常无法手术,因而内镜下的介入治疗是抢救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注射时亦可使用内镜末端附加一气囊以固定注射部位及阻断血流,还可以用外加带槽套管,将欲注射的曲张静脉嵌入槽内进行注射。

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无论是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是最简易、可靠的方法。止血前必须对出血部位及性质作出正确判断,出血量较大、视野不清晰时应先冲洗病灶,看清出血灶后再行止血治疗。

(一)药物喷洒法

仅适用于黏膜糜烂渗血、肿瘤破溃渗血或面积较大而出血量不大的情况。常用的喷洒药物有: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8mg/100ml,一般使用100~200ml;孟氏溶液(Monsell溶液)5%~10%,一般喷洒剂量5~10ml;凝血酶4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可反复喷洒;巴曲酶2~3U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局部喷洒。

操作方法:从活检孔道插入多孔喷洒导管或普通塑料导管,在距病灶1~2cm处,直接对准病灶喷洒冲洗止血药物,直至显性出血停止。若有血凝块覆盖病灶表面,则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行喷洒。

(二)局部注射法

局部注射法是在内镜直视下,经内镜注射针将某种止血药或硬化剂分数点注射至出血灶内,达到止血目的(图14-3-1)。凡出血病灶包括可见血管或有红斑、黑苔,均可用注射法止血。常用的注射药物有1∶10 000肾上腺素溶液5~10ml、无水酒精0.5~1.0ml(分3~4点注射)、1%乙氧硬化醇3~5ml。注射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以免引起坏死及穿孔。

图14-3-1 药物注射出血部位

(三)高频电凝止血

高频电的热效应可使组织蛋白凝固、血管闭塞而止血。电凝头末端可为棒状、球状或呈钳子状。电凝止血时,首先在患者小腿或臀部固定好电极板,电流强度常选用10~20W,时间2~3s,电凝头对准出血病灶,反复数次接触病灶,直至组织发白而出血停止。此法操作简单,适用于糜烂、溃疡出血及息肉摘除术后的出血等。

(四)微波止血

微波产生的热效应通过同轴导线经内镜活检孔将电极插入出血部位,微波能量集中于病灶,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周围小血管痉挛、管腔变窄,凝固性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微波的功率一般选择在60~80mA,时间为5~10s,可反复数次,直至出血停止,该法适用于糜烂、溃疡及肿瘤性出血。

(五)激光止血

激光止血的原理主要是激光经可曲的石英纤维,由内镜活检孔传导至出血部位,组织在吸收激光的能量后将其转化为热能,其热效应使局部组织蛋白凝固,血管闭塞而止血。临床用于内镜下止血的激光有氩激光和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后者能量高,可穿透至深达4mm的组织。选择功率60~80W。因激光器械价格昂贵,操作麻烦,效果并不突出,因而目前多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很少用于止血。

(六)热探头止血

热探头止血是将特制的热探头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消化道内,在直视下接触病灶,使其蛋白凝固而止血,热探头的结构特点为有注水管道,止血后可喷水,使探头冷却后与组织分离,避免撕脱组织再次出血。此法于1978年首先由美国Robert等人研制成功并试用于临床。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价格远较激光低廉。

(七)止血夹子止血

止血夹子原理类似活检钳,但钳瓣呈夹子状,夹住小血管后,夹子尾与操作部解体,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以后夹子可自行脱落。此种止血法对食管贲门撕裂症止血效果最好,而且能起到裂伤缝合的作用,另外对息肉摘除术后、胃肠道血管畸形及溃疡病的血管性出血也有较好的效果(图14-3-2)。

图14-3-2 金属夹止血过程

止血夹子止血治疗后,局部经炎症过程形成肉芽肿组织,1~4周后自行脱落并经消化道排出体外。

(八)氩离子血浆凝固术

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经离子化气将高频能量传送至靶组织,该组织表层可有效凝固,从而起到止血和破坏有关组织等治疗作用,下图可见胃癌引起广泛出血,用APC后局部血痂形成(图14-3-3)。

图14-3-3 APC止血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最为棘手,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50%~70%,尤其是肝功能较差,伴有黄疸、腹水的患者通常无法手术,因而内镜下的介入治疗是抢救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

1.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内镜下注射硬化剂(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适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或预防性注射;内科药物治疗失败者;手术后再出血者。

(2)禁忌证:重度黄疸、休克或肝性脑病患者。

2.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前视式内镜、内镜专用注射针、注射硬化剂用的气囊或外套管,常用的硬化剂是1%乙氧硬化醇、5%鱼肝油酸钠、十四羟基硫酸钠等。

(2)病人准备:为减少食管蠕动,术前须用解痉、镇静药,抽血做血型交叉备血,并备三腔二囊管。

图14-3-4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法

3.操作方法 插入胃镜后,先观察静脉曲张情况,选择正在出血或粗大伴有红色征的血管,先从接近贲门的静脉两侧黏膜开始,向壁内注射硬化剂1ml,使黏膜肿胀压迫曲张静脉,再向其近侧5cm处两边各注射1ml,最后再在4个注射点中间的曲张静脉注射3~5ml(图14-3-4,图14-3-5)。使静脉栓塞,拔针时须缓慢,边注射,边退针,以堵塞血管针孔。一次可注射2~3根静脉,总量不超过30ml。另外,注射时亦可使用内镜末端附加一气囊以固定注射部位及阻断血流,还可以用外加带槽套管,将欲注射的曲张静脉嵌入槽内进行注射。

图14-3-5 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

A.注射硬化剂;B.注射后创面

4.并发症及预防 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穿孔、胸骨后疼痛、短期发热、溃疡形成、狭窄等。发生率为10%~33%。注射后出血主要是由于针眼引起,处理方法可于出血处喷洒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等,亦可用镜身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穿孔主要是由于穿刺太深或硬化剂反应性坏死引起,小的穿孔可经保守治疗,大的穿孔死亡率高,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

(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

1.原理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类似痔疮橡皮圈结扎法,结扎后曲张静脉局部缺血坏死,无菌性炎症累及曲张静脉内膜,局部产生血栓,静脉闭塞后逐渐消失。

2.适应证与禁忌证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与硬化剂注射法基本类同。

3.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前视型内镜,单环、五环或六环结扎器(图14-3-6)等。

图14-3-6 多环结扎器

A.五环结扎器;B.操作手柄

(2)病人准备:同硬化剂注射法。

4.操作方法 按说明书安装,将结扎器正确套在内镜端部,内镜插入后首先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状况,通常先从下端近贲门侧开始,结扎最有可能出血的静脉,用吸引器将曲张静脉吸入结扎器内,转动橡皮圈的控制器或抽紧尼龙绳,将橡皮圈套住基底部,此时可见被套扎的静脉呈紫色息肉状,成功后再套扎其他静脉。

另外,还可利用尼龙绳代替橡皮圈进行套扎,原理方法与橡皮圈套扎法大致相同(图14-3-7)。物品准备另外包括玻璃帽、尼龙圈套结扎器和结扎传送装置。

图14-3-7 尼龙绳圈套结扎器操作过程

A.将静脉瘤吸入玻璃帽内,并结扎;B.脱钩,将静脉瘤退出玻璃帽内;C.退镜,完成结扎

5.并发症及防治 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吞咽困难、表浅溃疡。负压吸引不全或吸引后未套扎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应对该静脉再行套扎。吞咽困难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无需特殊处理。表浅溃疡为套扎术后的伴随症状,主要发生在被套扎的部位,2~3周后可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三、消化道狭窄

食管狭窄是食道病变后期的常见并发症,常因吞咽困难、疼痛、全身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加速了原有疾病的发展。内镜下的扩张,对解除梗阻、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一)食道狭窄扩张术

食道狭窄扩张的原理主要是强力伸张狭窄周围的纤维组织,甚至引起撕裂,使管腔扩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食管或贲门术后吻合口狭窄、食管癌或贲门癌引起的狭窄;贲门失弛缓症;炎性狭窄,如化学灼伤后或注射硬化剂后引起的狭窄。

(2)禁忌证:有内镜检查禁忌证者;狭窄部位过高或狭窄严重,导丝无法通过者;食管化学性灼伤后2周内;食管病变疑并发穿孔者。

2.术前准备

(1)扩张器械主要有两类:①探条扩张器,由聚乙烯或其化合物制成,有直径5~14.5Fr的各种规格,长度为60cm,中间为空心,可通过导丝,前段为圆锥形且有不透X线标记(图14-3-8)。②气囊扩张器,有多种型号,但都需与注气囊及测压器配套连接(图14-3-9)。

图14-3-8 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器

图14-3-9 气囊扩张器

(2)病人准备:禁食12h。术前5min肌内注射地西泮5mg和丁溴东莨菪碱20mg。

3.操作方法

(1)探条法:插入内镜抵达狭窄部,经内镜活检管道插入导丝并通过狭窄部。然后保留导丝,退出内镜,沿导丝插入扩张探条,直到探条圆锥部通过食管狭窄部,停留数分钟后保留导丝。退出探条,再沿导丝插入大一型号探条,逐级扩张,扩张完毕后再行内镜检查。

(2)气囊扩张法:主要用于动力性狭窄,如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有两种:一种是可通过内镜活检管道的气囊,另一种不能插入内镜活检管道。前者扩张时在内镜直视下,直接通过内镜活检管道插入气囊,将其置于狭窄部注气扩张,后者是经过内镜先置入导丝,然后退出内镜再沿导丝插入气囊置于狭窄部充气扩张。同样扩张完毕后进行内镜复查。

4.并发症及处理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穿孔、出血、感染及扩张后再狭窄等。轻微穿孔可行保守治疗,穿孔大时则应尽早手术处理。对于扩张后少量出血一般可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出血量较大时可行内镜下止血。扩张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黏膜保护药和抗酸药。对于扩张术后的狭窄复发,可再行扩张治疗,或放置扩张支架等。

(二)金属支架放置术

1.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适用于食管、贲门部肿瘤所致狭窄或癌肿复发所致的狭窄,良性病变一般不用此法。

2.金属支架的类型

(1)普通金属支架:由记忆合金、不锈钢丝等制成。支架的内径与长度可按特殊需求向厂方定制。

(2)带膜支架:支架外层有塑料薄膜,其设计目的是防肿瘤向支架内生长、浸润。

图14-3-10  防反流支架

(3)防反流支架:贲门切除术后狭窄的病人术后易引起胃食管的反流,该类支架末端装有硅胶防反流膜瓣,以阻挡胃内容物的反流,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图14-3-10)。

3.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前视式内镜、导丝、扩张探条或气囊扩张器等,选取合适的支架。

(2)病人准备:术前应行内镜及胃肠钡剂检查,以了解狭窄病变的部位、长度、程度、有无食管支气管瘘;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型交叉备血。术前15min肌内注射地西泮5~10mg,丁溴东莨菪碱20mg及盐酸哌替啶50mg。

4.操作方法

(1)内镜下放入导丝,并通过狭窄部。

(2)用塑料探条或气囊在狭窄部位进行扩张。

(3)用内镜结合X线确定狭窄部位,并作好标志。

(4)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引导导丝通过狭窄部,退出内镜后沿导丝插入支架推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后逐渐将支架释放至食管狭窄部,退出推送器及导丝。

5.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术后如出现支架未完全扩张,可经内镜注入适量的温水使其完全扩张。一部分病人术后会出现再狭窄,可能是支架移位、肿瘤生长超过支架范围或从网眼中长出,对于后者可采用微波治疗或再加放内支架。支架位置欠妥或支架移位处理较为困难,如为可拆除式支架,可将其取出。

四、上消化道息肉

(一)高频电切除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上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直径<2.5cm,以有亚蒂或有蒂(即山田Ⅱ、Ⅲ、Ⅳ型)为宜;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变者。

(2)禁忌证:有内镜检查的禁忌证;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息肉>2.5cm或无蒂或蒂直径>1.0cm;有癌变者;有严重血压或心脏病人。

2.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高频电发生器、前视型内镜(有时亦采用双通道内镜)、电圈套器、抓取钳等。

(2)病人准备: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型交叉备血;术前15min肌内注射地西泮及抑制胃肠蠕动的药品,如丁溴东莨菪碱等。

3.操作方法

(1)常规插入内镜,吸尽胃液,使息肉暴露良好。

(2)插入圈套器,根据不同类型的息肉选用圈套器,采用顺套或逆套法,将息肉蒂部套住。

(3)套住蒂部后,调整好位置,收紧圈套,使息肉变色,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未通电即被切割。

(4)根据息肉基部直径选择电凝、电切强度,通常在15~25W,先“凝”后“切”,交替使用,直至息肉全部切下(图14-3-11)。注意观察创面2~3min,查看有否出血或穿孔可疑。(5)用三爪钳、网篮等取出息肉,送病理检查。

图14-3-11 高频电摘除息肉

A.茎部保留约5mm,先电凝后切割;B.回收息肉,送检病理

(6)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术后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切割完毕,应仔细检查伤口有无出血,若有活动性出血,则应采用高频电凝、注射硬化剂、喷洒药物等止血,术后应用制酸药(如奥美拉唑)及黏膜保护药。无出血者术后2~3d仍要严密观察粪便色泽、血压、脉搏等,防止延迟性出血。穿孔主要是圈套器过于贴近黏膜,电流强度过大所致。术后应观察腹部情况,卧床休息2~3d,防止继发性穿孔,一旦发生,应尽早处理。

(二)尼龙绳结扎加电切法

对较大息肉,为防止术后出血,可先在其底部做结扎,再在上方做高频电切除。

(三)高频电活检钳夹除

对<1cm无蒂小息肉,可用高频电热活检,方法类似黏膜活检法,咬住息肉顶部,通以适宜的凝固电流(10W左右),使基底部组织凝固坏死。

(四)微波烧灼法

微波治疗的本质系加温治疗。将微波通过同轴电缆(天线)经内镜器械管道孔插入,在内镜直视下,对息肉进行治疗,使息肉凝固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

早期胃癌:早期胃癌病灶较小且表浅,淋巴结转移率低,采用内镜下早期胃癌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肺、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承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更为适合。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病灶范围应小于2cm,以Ⅰ、Ⅱa和Ⅱb为理想,亦可治疗Ⅱc型病灶;病灶应局限;活检病理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亦为手术指征。

(2)禁忌证:肝硬化、血液病等有出血倾向者,或病灶直径大于2cm者。

2.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前视式内镜、高频电发生器、电圈套器、抓取钳、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等。

(2)病人准备: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型交叉备血。术前常规行超声胃镜检查以明确病灶深度与有否淋巴转移。

3.操作方法

(1)注射与切割法:对平坦型、微凹型病变,可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溶液,使病变隆起,随之用高频圈套器切割(图14-3-12)。

(2)玻璃帽切除法:将与内镜匹配的玻璃帽套于内镜端部,将高频电圈套器安装在帽槽内;将内镜插至病变附近,调节操作部,使玻璃帽正面对着病灶,用负压将病变部黏膜吸入玻璃帽内;将高频电圈套器套住吸入帽内的黏膜,完整切下黏膜;检查创面情况,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3)黏膜分次切除法:对病灶较大,一次不能切除者,可先将主要病灶切除,然后将周围小病灶分次切除;对凹陷性病灶,如注射后隆起不明显者,也可采用分次切割法清除病灶。

4.术后并发症与防治 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发生出血时,尤其是小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文献报告术后出血为1.4%。因此术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备好止血器材和药物,一旦发生,及时处理。在切除时,所用的高频电流应相应增加电凝的比例。食管壁因相对较薄,穿孔概率较胃、结肠为高,术后观察有否皮下气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减少死亡率。

(五)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自1979年Ponsky等首创以来,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此项技术简便、易行、安全。

1.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凡各种原因造成的经口进食困难引起营养不良,而胃肠道功能正常,需长期营养支持者。

(2)禁忌证:完全性口咽和食管梗阻,内镜不能插入者;大量腹水或胃前壁有病变有碍于手术进行者。

2.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前视或前斜视内镜、内镜用圈套器、小切开手术包、蕈状导管、丝线、16号套管针等。

(2)病人准备:术前至少禁食8h;静脉或肌注广谱抗生素;术前肌注地西泮或盐酸哌替啶。

3.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插入内镜注气,于胃前壁寻找穿刺点,在穿刺点作一小切口,并刺入16号套管针,拔出针芯,将长约150cm的粗丝线经外套管放入胃内,并经胃镜内的圈套器套住后由口腔拉出。用丝线口腔外端栓牢蕈状导管尾端,并牵拉丝线的腹部切口端,将蕈状导管尾端从腹壁切口拉出,然后固定蕈状导管,并可在该导管内置一肠道营养管(图14-3-13)。

图14-3-12 生理盐水黏膜切除法

A.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B.抓取圈套法切除黏膜;C.取出病变之黏膜

图14-3-13 内镜下胃造口术(PEG)

4.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气腹是PEG术后常见症状,大都不明显,可不做特殊处理;如出现造口周围蜂窝织炎,须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如造口管滑脱,应立即重新置管。

五、胆总管结石

(一)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尤其是胆囊摘除术后的残余结石。

(2)禁忌证:有出血倾向者,有ERCP禁忌证者。

2.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侧式型十二指肠镜、高频电源与切开刀、造影导管、导丝、造影剂、X线机、取石篮、气囊导管、碎石器等。

图14-3-14 用取石篮取石

(2)病人准备:碘过敏试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检查,血型交叉备血;术前咽部局部麻醉并使用解痉、镇静药如丁溴东莨菪碱、地西泮、盐酸哌替啶等。

3.操作方法 先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总管结石大小与数目后,将切开刀插入主乳头胆总管内,在导丝引导下,沿11点方向将主乳头切开0.5~2.0cm。有结石者插进取石篮取石(图14-3-14),结石如果>1.0cm,先用碎石器粉碎后再取出。

4.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主要有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出血时可用高频电止血或局部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等;怀疑穿孔时先行非手术治疗,必要时请外科协助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有腹痛、发热、胰淀粉酶升高时,按急性胰腺炎处理。

(二)内镜下胆管支架内引流术

1.内镜下胆管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 术前准备同EST,另加导丝推送器、胆管探条扩张器。

2.操作方法 先行ERCP检查,发现胆管狭窄后,沿导管插入导丝并越过狭窄段。保留导丝退出导管,沿导丝插入探条扩张器对狭窄部进行扩张。行塑料支架引流时,则将事先选择好的塑料支架经推送管沿导丝推送至狭窄段,然后退出支架推送管及导丝。

3.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支架内引流近期减黄效果良好,一般较安全,无明显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可有支架阻塞、支架移位,可取出或重新更换。

六、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的常见并发症。胰腺假性囊肿的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内镜下胰管支架引流术、经胃或十二直肠内引流术。以下是对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内引流术的介绍(图14-3-15),其安全性和成功率均优于经皮穿刺引流。

1.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超声内镜检查显示囊肿壁与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紧贴者;囊肿与主胰管相通。

(2)禁忌证: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全身状况衰弱及不能合作者,均属禁忌;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与胃壁间未贴近者。

2.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超声内镜、穿刺附件、引流支架、引流导管、高频电发生器及针状电刀等。

(2)病人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碘过敏试验,禁食12h;患者术前服用祛泡剂和咽部麻醉,并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地西泮和解痉药物。

3.操作方法

图14-3-15 内镜下经胃壁直接穿刺,置入支架,见囊液流出

(1)内镜下直接穿刺支架引流或切开引流。

(2)X线引导下穿刺引流。

(3)EUS引导下囊肿穿刺支架引流。

(4)胰腺假性囊肿的内外联合引流。

4.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出现率约20%,一般为轻度腹痛,偶有剧烈腹痛,可能是由于少量囊液渗漏刺激腹膜所致,只需对症处理,常自行缓解。切口出血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量较大,要积极处理,可电凝止血或手术治疗。也有病人发生术后囊肿感染,如感染严重抗生素治疗无效,应采取手术治疗。

七、动脉插管栓塞疗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动脉插管栓塞疗法(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

(2)禁忌证: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中、重度黄疸;门静脉主干瘤栓;肿瘤占肝脏70%以上;明显的出血倾向者。

2.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血管造影用的手术包、经皮穿刺针、导丝、造影导管、栓塞剂及抗癌药物。

(2)病人准备: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碘过敏试验,术前禁食4h,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镇静药。

3.操作方法 扪及股动脉搏动,确定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拔去针芯,从针尾插入导丝,然后拔去穿刺针,沿导丝插入足够长度导管,再拔出导丝;在X线监视下注入造影剂,确定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注入栓塞剂后拔出导管;压迫穿刺处15min;无出血后加压包扎。

4.并发症及预防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观察血压、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局部有无出血、感染情况,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3d。术后可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可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保肝、利尿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