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点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点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HCMV首次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称原发性感染;此时不论是否引起宿主细胞的病变,都是产毒性感染。HCMV感染的人群均有可能成为传染源。HCMV感染影响的群体范围甚广,主要有胎儿、婴幼儿、移植术后病人、HIV患者等。其中HCMV感染和CMV病是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主要死因之一。CMV感染主要发病在移植后6个月内,尤以前3个月发病率最高。在应用ALA治疗器官排斥时,CMV的发病风险最高,此时患者发生CMV病的概率是未接受ALA者的3~4倍。

HCMV直径大约200nm,二十面体,是一种有包膜的DNA病毒,其为双链线性DNA分子,基因组长220~245kb。由核、衣壳和包膜三部分组成。HCMV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只能在人成纤维母细胞中培养增殖,并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理学的改变:细胞膨胀增大,细胞核及胞质内出现包涵体。HCMV通常呈隐性感染,少数有临床症状。同其他的疱疹病毒一样,HCMV对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不具有明显毒力,而在各种原因(如妊娠、多次输血器官移植、获得性免疫缺陷等)引起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宿主中,HCMV可以被激活而发生显性感染。HCMV对特殊的物理条件和脂溶剂非常敏感,紫外线照射5min即可充分灭活,在20%乙醚中最多存活2h。应迅速冰冻保存病毒,于-80℃或液氮中可保存3年。

HCMV具潜伏-活化的特性,感染人体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潜伏性感染和产毒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是指由于受宿主免疫效应的抑制,病毒不再复制或低度复制,只有少许病毒在体内以低量复制或以一种具有复制潜能的不完整病毒形态存在,病毒往往以潜伏感染的形式持续终生。然而在机体免疫低下和内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例如器官和骨髓移植、癌症、输血、妊娠以及应用免疫抑制药,或者成人因工作紧张、口腔疱疹、大量饮酒等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又趋于活动甚至是发生显性感染。产毒性感染又称活动性感染,是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形成核内和胞浆内的包涵体,并引起细胞病变,终致细胞溶解,释放出子代病毒再去感染其他易感细胞造成病变扩散。病毒也可在细胞内复制,但对所感染的宿主细胞并不造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或仅引起细胞功能障碍,此类又称不全感染。产毒性感染根据其发生次序又分为两种:原发性感染与继发性感染。HCMV首次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称原发性感染;此时不论是否引起宿主细胞的病变,都是产毒性感染。一般来说,先天和围生期感染的婴儿可持续数年之久,然后转为潜伏性感染。体内潜伏病毒又重趋活动、复制,甚至播散至全身;或由不同株HCMV再次感染所致,则称继发性感染。

HCMV感染的人群均有可能成为传染源。HCMV感染影响的群体范围甚广,主要有胎儿、婴幼儿、移植术后病人、HIV患者等。其中HCMV感染和CMV病是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主要死因之一。CMV广泛分布于普通人群中,其血清型IgG抗体阳性率为30%~97%。初次感染后,体内多种细胞内融合了CMV基因,CMV可终身潜伏体内。不论是否出现CMV感染的症状,只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CMV复制的证据即可诊断为CMV感染;而CMV病通常指的是存在CMV感染的同时,出现有与此相关的临床症状。CMV病的表现可为伴有发热、不适、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的“CMV综合征”,或者为组织侵袭性疾病(如肺炎、肝炎、视网膜炎和胃肠道疾病)。CMV感染主要发病在移植后6个月内,尤以前3个月发病率最高。

除与患者病死率直接相关之外,CMV也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国外研究发现,活动性CMV病是发生菌血症、侵袭性真菌病和EB病毒相关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等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研究也发现,发生CMV感染的肾移植患者合并细菌(真菌)感染的患者比例高达31.2%。CMV也是引起移植物急性和慢性损伤的一个原因。有学者认为,CMV可能在慢性移植物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导致了慢性移植肾肾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移植)和加速的冠状动脉病(心脏移植)等疾病的发生。国内有人对187例肾移植患者的CMV感染和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没有进行CMV感染预防的患者其急性排斥发病率显著高于进行预防的患者(66.1%vs.12.0%,P<0.01)。也有中心分析了65例肾移植患者,结果表明,CMV感染组排斥发病率为40%(6/15),未感染组则为13.3%[2/15(P<0.01)]。

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主要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

(1)供受者CMV血清型不匹配:供者CMV IgG血清阳性而受者阴性(D/R-)是SOT受者CMV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清型R受者(不管供者的血清型)的感染风险较D/R-低,属于中危因素。D-/R-最低,在普遍性预防中,通常不包括该血清型受者。

(2)移植器官类型:肺、小肠、胰腺移植受者比肝、肾移植受者具有更高的CMV感染危险性,其可能的原因是受者自身的免疫抑制程度和移植物中的病毒负荷水平。

(3)受者整体的免疫状态:整体免疫状态低下是重要危险因素。整体免疫状态包括免疫抑制药应用的种类、剂量、疗程,受者的年龄、与HLA匹配相关的免疫调节因素、是否接受再次移植等。诱导治疗或抗排斥治疗时应用抗淋巴细胞抗体(ALA)或单克隆抗体均与CMV病的发病率升高有关。在应用ALA治疗器官排斥时,CMV的发病风险最高,此时患者发生CMV病的概率是未接受ALA者的3~4倍。国内研究也认为,应用抗淋巴细胞抗体是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4)是否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研究发现合并有其他病毒如人疱疹病毒HHV-6和HHV-7及EB病毒等会增加CMV感染的危险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