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药品的分类

麻醉药品的分类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乙醚是最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可用于各种动物,尤其是时间短的手术或实验。本品为白色粉末,用时配成3%~5%的溶液静脉或腹腔注射。动物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的作用及肌肉松弛和皮肤血管扩张而使体温下降,所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温。兔、狗、猫的使用剂量为0.7~1g/kg体重,可采用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或直肠灌注。其麻醉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注射后,可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短暂的、自浅入深的轻微抑制,称为浅麻醉。

(一)吸入性麻醉

乙醚是最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可用于各种动物,尤其是时间短的手术或实验。乙醚为无色透明、极易挥发、有刺激气味的液体,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肌肉松弛。具有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动物、麻醉安全系数大、麻醉深度易于掌握等优点。缺点是需专人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动物常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上呼吸道黏膜有较强烈的刺激作用,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因此,使用中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其他吸入性麻醉药主要包括氯仿、氟烷等,在教学实验中应用较少。

(二)非吸入性麻醉药

1.巴比妥类药物 具有镇静及催眠效应,根据其作用时限可分为长、中、短、超短时作用四类。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止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质,从而达到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戊巴比妥钠:最为常用。本品为白色粉末,用时配成3%~5%的溶液静脉或腹腔注射。作用发生快,持续时间3~5h。静脉注射时,前1/3剂量可快速注射,以快速渡过兴奋期;后2/3剂量则应缓慢注射,并密切观察动物的肌紧张状态、呼吸频率及深度和角膜反射。动物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的作用及肌肉松弛和皮肤血管扩张而使体温下降,所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2)硫喷妥钠:淡黄色粉末,其水溶液不稳定,故需临时配置成2.5%~5%溶液静脉注射。一次给药可维持0.5~1h。实验时间较长时可重复给药,维持量为原剂量的1/10~1/5。

(3)阿米妥钠:对迷走神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但对糖类代谢无影响(静脉注射时)。用时需溶于稍偏碱性的温水中。

2.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 是一种非挥发性麻醉药,常用于兔、狗、猫、蛙等动物。本药易溶于水,使用时可配成20%~25%的溶液。其优点为:廉价、使用简便,一次给药可维持4~5h,且麻醉过程平稳,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因此,手术或实验过程中无需专人管理麻醉。缺点:苏醒慢,麻醉深度和使用剂量较难掌握。兔、狗、猫的使用剂量为0.7~1g/kg体重,可采用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或直肠灌注。值得注意的是,此药在低温下易形成结晶析出,使实际浓度降低,此时应加温溶解后使用。其麻醉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3.氯氨酮 主要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反射到大脑皮质各部分的径路,选择性的阻断痛觉,是一种具有镇痛效应的麻醉药。注射后,可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短暂的、自浅入深的轻微抑制,称为浅麻醉。

4.水合氯醛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类似于巴比妥类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