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脂肪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脂肪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诊断为心脏巨大脂肪瘤,考虑心肌组织来源。心脏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良性肿瘤,临床上可无症状,可引起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偶有发生猝死的报道。本例患者的巨大脂肪瘤发生于左心室后壁,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心肌受肿瘤组织浸润,正常的心肌结构和收缩功能遭破坏,并导致电活动紊乱,临床突出表现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4岁,因间断发作心悸2年,加重伴晕厥半年,于2004-11-23入院。患者2年前起无诱因间断发作心悸,伴出汗、乏力,发作时ECG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min左右,有时可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或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可终止发作,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效果不佳。近2年发作时出现意识丧失,数分钟可恢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体健,个人史、家族史、婚育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68/min,呼吸16/min,血压110/60mmHg;一般情况好,口唇无苍白、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68/min,心律齐,心音无异常,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柔和,不传导,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生化正常,心肌酶正常。ECG示Ⅰ、Ⅱ、Ⅲ、aVL、V4-V6导联ST段抬高0.1~0.2mV,T波双向;Holter示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2458/24h,阵发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后方心包内占位病变,厚度5.7cm,与左心室后壁粘连。左心室后壁运动异常,二尖瓣轻至中度反流。多排螺旋CT(MSCT)心脏平扫与增强扫描及MRI均显示左心室侧后方巨大脂肪密度病灶,大小约10.0cm×9.5cm×5.2cm,与左心室后下壁及侧壁关系密切,相邻左心室壁运动减弱。诊断为心脏巨大脂肪瘤,考虑心肌组织来源。

治疗过程:患者于2004年12月转心脏外科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左心室后壁有一8cm× 5cm肿物,为心肌组织来源,将冠状动脉(LAD,LCX)拱起并部分包埋,无法完整切除,行肿瘤部分切除术。

病理所见:标本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见大量正常排列形态规则之脂肪细胞,周围可见较薄纤维结缔组织包膜,病理诊断为左心室壁脂肪瘤。

术后患者恢复好,口服美托洛尔25mg,2/d出院。

术后半年再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于2005年12月第2次入院。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发现心包内肿瘤大小为9cm×10cm×5cm(接近肿瘤切除术前),冠状动脉CT示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良好,给予普罗帕酮150mg,口服,出院。

2006年3月因再次发作心悸10d,ECG为室性心动过速,第3次住院。考虑口服普罗帕酮效果不佳,改为索他洛尔80mg,2/d口服。复查超声心动图较2005年12月无明显变化。

2006年8月患者无诱因发作心悸,不能自行终止,外院ECG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后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心电监护示室颤,经电复律、心肺复苏后意识恢复,仍可见频发室速,转我院治疗。给予胺碘酮500μg/min静脉点滴,并口服普罗帕酮150mg,3/d,效果不佳。于2006-09-04行ICD置入术。患者妊娠16周,考虑频发室速与妊娠有关,予以引产终止妊娠。术后室速发作明显减少。给予经口普罗帕酮150mg,3/d,美托洛尔25mg2/d。出院。

二、病例分析

心脏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良性肿瘤,临床上可无症状,可引起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压迫冠状动脉),偶有发生猝死的报道。

本例患者的巨大脂肪瘤发生于左心室后壁,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心肌受肿瘤组织浸润,正常的心肌结构和收缩功能遭破坏,并导致电活动紊乱,临床突出表现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本例患者的治疗非常困难。由于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肿瘤组织,不能解决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尝试应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射频消融,仍未能预防室颤的发生。ICD治疗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霍 勇 齐丽彤 赵 锋 丁燕生)

三、专家点评

许玉韵教授:患者ECG改变表现为Ⅰ、Ⅱ、Ⅲ、V5和V6导联ST段抬高,考虑原因:①心包内大量脂肪组织,引起类似心包积液的ECG改变;②左心室后壁存在矛盾运动,可能与后壁有肿瘤浸润而周边正常心肌没有浸润有关,可造成ECG上的ST段持续抬高;③回旋支受压造成的心肌缺血可能性不大,因为患者临床上无心绞痛表现,手术未发现肿瘤压迫冠状动脉。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被肿瘤组织浸润有关,射频消融治疗是否能够解决本患者的心律失常的问题?放射治疗是否有效?

齐丽彤教授:患者ECG有部分下壁和侧壁导联ST段抬高的表现,无动态改变,多次查心肌酶正常,除外心肌炎,超声心动检查除外心包积液。我们考虑,肿瘤组织与左心室后壁和侧壁关系密切,左心室后壁被肿瘤组织浸润,而且后壁向外膨出,类似室壁瘤,均可造成电活动异常。患者在病程初主要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律失常,但是尝试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而且剂量较大,效果却不佳。患者发作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形态一致,电生理检查提示室速起源点在左心室肿瘤浸润部位,由于考虑室速发作的起源点固定,射频消融治疗可能有效,因此我们尝试了射频消融治疗。

胡大一教授:患者主要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ECG的检查对诊断很重要,室速的发作对患者影响很大。

齐丽彤教授:患者多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性室速,有时可自行终止,有时需要药物治疗才能终止,而且发生了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的意识丧失,病程中的晕厥与室速发作时频率快有关。

胡大一教授:在本病例中,出现使用普罗帕酮(心律平)后晕厥的情况,具体过程不清,但是,应考虑是否为普罗帕酮导致的心律失常作用。普罗帕酮可使单形性室速的频率加快并难以终止,因此,我们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注意其致心律失常作用。患者射频消融未能预防室速发作,考虑室速与肿瘤浸润相关,此种情况下射频消融的效果欠佳。

向小平教授:我们在临床上使用普罗帕酮时一定注意掌握适应证,静脉推注心律平时速度一定要慢。

胡大一教授:应强调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定不能静脉使用普罗帕酮。此患者年轻,药物治疗上主要使用了普罗帕酮和β-受体阻滞药,疗效不佳时可试用胺碘酮。患者类似心包积液的ECG改变与肿瘤浸润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提供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