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方法有:精神分析法、人本主义疗法等,详见本书心理治疗章节。对于明显精神及心理异常者,考虑加用药物治疗。
一、社会技能训练
提高基本技能或特殊技能会帮助犯人防止进一步犯罪。西方社会中,很多的行为矫正计划试图改善犯罪人的社会互动能力;社会技能训练在矫正机构和社区环境中已经普遍应用。其中,结构化学习训练是社会技能训练的一种变式技术,主要采取模仿、指导、角色扮演与重复、反馈、社会强化以及训练人际相互作用技能的家庭作业。在特殊技能训练方面,内容包括非言语性微观技能,如目光接触和姿势,也包括一些宏观的技能,如发起和维持社交的技能、与特殊类型人交流的技能、异性交往技能、特殊的自信技能等。在社会技能训练与心理干预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理论上尚未清晰地阐明社会技能训练与认知和行为动机之间、社会技能缺陷与犯罪动机、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确定性关系。
二、自我指导性训练
自我指导性训练是增加冲动性控制的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自我指导性训练能够提高反社会者自我控制的一般策略。矫正人员示范如何通过言语批示来指导行为,让矫正对象进行复述,先用外显的方式复述,然后用内隐的自我陈述而渐渐实现观念内化。
三、认知重建
自我指导性训练具有合理情绪疗法和贝克的认知疗法的共同特征,它们都假定,适应不良情感和行为常常是功能失调的思维模式的后果,并试图通过指导,用更具有适应性的思维模式来取代它们。合理情绪疗法已经用于表现行为控制问题的犯罪人。不合理的信念产生不现实的需要,而当该需要不满足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冲动控制问题是不合理信念的后果,而不合理信念将缺乏与需要等同起来,将挫败看作是无法容忍的。因此,其矫正活动试图用更具区别性、合理的认知来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四、人际问题解决训练
人际问题解决训练是在矫正犯罪人的过程中利用技能训练技术(包括指导、模仿、讨论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信息反馈),其目的是发展可以泛化与拓展的技能。人际问题解决训练主要集中于以下问题:问题识别、选择性思维、手段——目的思维、观点采择、结果分析等方面。
五、道德推理和观点采择
研究表明,很多犯罪人较高的自我中心水平与移情、道德推理中的缺陷有关,这在少年犯罪人中更为明显。因而,可以从道德发展训练与观点采择(价值观点主动选择)方面入手,建立道德行为所必需的道德性认知与观念。当前,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信心地相信,道德发展训练可能是提高反犯罪决策的一种潜在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