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心理矫正方案

社区心理矫正方案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心理行为矫治人员应根据每位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期满,由临床心理学专家出具书面意见,提供进一步建议。3.经上述矫正处理后,其依法监外服刑能力提高。

一、预期目标

提高监外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依法监外服刑能力,降低由于心理疾病导致的再案率。

二、对  象

符合我国法定条件的犯罪分子不蹲监狱而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的监外服刑人员。

三、方  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年龄段服刑人员,以座谈会、讲座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1.青少年人群 青少年犯罪者存在以下心理特点

(1)独立意向具有较强的反社会性,这是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心理特点。心理逆反是青少年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其独立意向的集中表现。青少年犯罪者的这种心理逆反尤为突出。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青少年很容易在逆反心理支配下,无视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要求,采取极端行为,破坏和危害社会价值体系。

(2)认知能力低、法制观念淡薄、是非颠倒、好坏不分。

(3)情感多倾向于低级和庸俗性的东西,有的人对他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和同情心,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4)在人际关系方面,青少年犯罪者具有极易感情用事,不顾后果的特点。在对数百名青少年犯罪者犯罪起因调查时发现,一件小事使青少年萌发杀意,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并不少见。法律上把这种没有预谋过程,有较强的情境性犯罪称为激情犯罪,在爱虚荣、好逞强、逞“英雄”、讲义气的心理支配下,他们动辄就动刀动枪,不把对方打服誓不罢休;一旦造成严重后果,他们也会恐惧和害怕。

(5)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常常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自我标榜的企图失败之后,他们很可能转为自我否定,在收敛外部活泼性的同时不断增加内心的积怨,并在适当时机暴发“愤怒”的情感,由一个“自卑”的弱者变为“自尊”的强者。

(6)犯罪意志的顽固性。青少年犯罪者出于认识上的偏离,往往把顽固视为顽强、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性检查,只是按照自己的错误思想、意见去行事、独断专行、屡教不改、一意孤行。

(7)强烈的需要欲望引起的心理冲突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点。为满足私欲,贪图物质享受而引起违法犯罪;满足性欲的需要引起违法犯罪。

(8)违法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违法犯罪的重要心理因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常见动机有讲哥们义气、报复、嫉妒等。

(9)好奇心、求知欲强。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凡事都想亲身尝试。如不加强正确引导,很容易走上邪路。

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是与青少年这个特定阶段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青少年在思想上、心理上、性格上尚未定型,外界的好坏因素对他们都可能产生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我们应立足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有关性格、挫折、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做好心理疏导,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启发他们内心自省、良心发现和理智恢复,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监外服刑任务,回归社会。

2.中年人群 心理能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是中年人的身心特点。中年服刑人员可能更多的涉及家庭婚姻、经济、职业等问题。有统计表明经济犯罪中26~59岁年龄段的年平均比例为85.7%,说明这一年龄段的人是现阶段经济犯罪的主要成分。其中36~59岁年龄段的中年人年平均比例高达39%,大大超过了刑事犯罪总体年龄构成该年龄段所占的比例。社区心理行为矫治人员应根据每位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

3.老年人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大大改善,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犯罪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呈现出不同的犯罪特点。从犯罪手段看,老年人犯罪往往采取非暴力手段,表现出智能性、间接性、隐蔽性;从犯罪类型看,男性多属猥亵、强奸、流氓犯罪、诱骗、放火、盗窃等,女性老年人犯罪则以盗窃居于首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离退休前后的心理失衡,对新的生活环境及家庭关系的不适应,人格自身显示的敏感多疑、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等。针对老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开展心理干预,如积极安排他们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动员社会关心尊重老人,不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消极情绪。

(二)心理评估

可采用张理义等研制的《心理健康测评仪》,评估项目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可将服刑人员集中分批(50人/组)进行测定,结果由计算机自动分析保存,可以了解其心身健康状况,为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详见本书相关章节。

(三)心理线索调查

在心身健康评估的基础上,详细询问服刑人员密切接触者,了解其性格、人际关系、行为表现等,以及犯罪动机及前后行为变化等。针对其心理状况,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逐渐孤僻少语,不与周围人接触。

(2)无目的的乱走,出现别人不能理解的行为或不知羞耻的行为。

(3)不明原因的自伤、伤人或毁物。

(4)动作变得显著缓慢,甚至卧床不动不语(不是躯体疾病引起)。

(5)活动比从前增多,整天忙碌不停,爱管闲事或乱花钱。

(6)常常无缘无故大发脾气,这种发脾气与现实不相协调。

(7)情绪反常,哭笑与现实不一致做鬼脸,或独自发笑。

(8)异常愉快、兴奋、话多,自称脑子特别灵活。

(9)无事实可以解释的情绪不好,悲观厌世,忧郁哭泣或焦虑不安。

(10)情感冷淡,话少,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对朋友、家人无感情不关心。

(11)胡言乱语、自言自语或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12)认为自己的思想不受控制。

(13)敏感多疑,无根据地认为别人的言行针对他、迫害他,有仪器控制他。

(14)不现实地夸耀自己才智超人,有特殊权势。

(15)无根据地认为被异性所追求

(16)听到声音与他谈话或议论他(别人听不到)。

(17)看到、闻到或尝到实际上不存在的现象、气味或味道。

(18)经常吃大量安眠药或其他药物(不包括因病需要长期服的药),成瘾,不能停。

(19)与同事难以融洽相处,常发生冲突,甚至影响工作或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20)追求同性的人恋爱,或收集异性服饰,为社会风俗习惯所不容者。

(21)做事不会很好地算账,接受能力差。

(22)理解力、工作和生活能力各方面都不如同龄人。

(四)进行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对存在明显心理或精神问题的服刑人员,予以重点关注。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将服刑人员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测评结果以电子数据或档案袋形式保存,保证能随时查看到个人信息。同时可作为科研设计,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指标。

四、建立组织

1.成立由地方政府、司法局、公安局、心理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2.成立心理矫正办公室。

3.社区行为矫治员培训。每个社区选派1~2名心理卫生骨干作为心理矫治员,由心理专家对其进行系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其配合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具体包括:社区内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动态观察监外服刑人员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有关人员心理问题;提供初步的社会心理支持;建议并为有关人员联系心理专家接受专业心理评估及心理咨询。

4.由各市区司法局提供监外服刑人员名单、简要案情及审判结果,为心理专家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发出通知要求社区心理矫正骨干与矫正中心保持联系,配合中心工作,监督有关人员按规定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测评;定期检查社区心理矫正工作情况。每年年底对心理卫生骨干中的积极分子进行评比和表彰。

5.由心理专家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出心理干预建议,反馈给司法部门。使用心理测评仪进行心理检测,结合面谈如发现存在心理问题,则进一步进行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社会支持、行为矫正、门诊药物治疗等内容的综合心理干预,如发现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建议住院治疗。

6.由司法部门监督,各社区或派出所负责监外服刑人员确实按照专家组建议定期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期满,由临床心理学专家出具书面意见,提供进一步建议。

五、心理矫正的效果评估

1.经上述矫正处理后,对上述各心理学指标进行复测,以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效果。心理学指标包括:服刑人员心理素质、适应水平、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

2.经上述矫正处理后,对其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以了解心理干预的疗效。

3.经上述矫正处理后,其依法监外服刑能力提高。个体能严格按照服刑要求进行活动,和监督人员抵触降低,能配合监督等。

4.经上述矫正处理后,其再犯案率可明显下降。中国香港惩教署统计再犯案率显示1996年刑满获释的1万名囚犯中,超过5 000名释囚在3年内再度犯事入狱,即再犯率超过五成,这其中60%多是吸毒释囚。通过综合心理干预,预计再犯案率会有明显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