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

对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干预病人的心理危机,并提供更多、更好的心理“援助”,这对更好的丰富人生、身心健康地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在医护人员中及日常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援助往往看作是次要的,或者是困难的。正如医护人员不顾病原菌感染而对病人进行治疗一样,要克服上述困难去亲近病人,给其以心理援助,这种高尚的行为是人格成熟的体现,是受使命感所支配的。而有效地给予心理援助的方法是重视人的价值观。

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丧失健康、肢体致残、家庭成员或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亡故、事业遇到巨大挫折或失业的时候,都经历着不同形式的心理危机。干预病人的心理危机,并提供更多、更好的心理“援助”,这对更好的丰富人生、身心健康地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护人员中及日常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援助往往看作是次要的,或者是困难的。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现行医疗体制是以治疗身体疾病为中心,因而对涉及病人心理上的问题,受时间、空间、社会经济的控制因素很多;二是医护人员与病人在失去心理平衡的问题上是否需要医学知识和援助等方面,双方立场不统一;三是医护人员总想保持自己心理平衡,特别是在与濒死者接触时,因为不得不正视使人厌恶的“濒死者的不安”而在心灵上感受痛苦。总之,医护人员要理解病人,就要违背人的自然倾向性而自觉地去做工作。正如医护人员不顾病原菌感染而对病人进行治疗一样,要克服上述困难去亲近病人,给其以心理援助,这种高尚的行为是人格成熟的体现,是受使命感所支配的。要做到理解病人,干预病人的心理危机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积极主动热情 有心理危机的病人一般比较悲观,医护人员的主动热情、耐心解释,可以消除一定的紧张和不良情绪,体现出对病人的关怀和重视,有利于建立互相信赖的医患关系。

2.高度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 护士应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病人细小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用温暖同情的言语和行为使病人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良好的修养 要身临其境地去理解病人,就必须有良好的修养。比如说,要理解盲人,就应把眼睛蒙上,置身于盲人的世界,体会他的生活、感受他的困境和经历,然而仅仅把眼睛蒙起来还不够,还要使他正视现实,有效地给予帮助。总之,要想理解和援助与自己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的人,必须自觉地开发和磨练自己从感性上、理性上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具有冷静而又客观的判断力和周密而又富有忍耐性的实践能力。

4.倾听病人的心声 理解病人的原则是首先要让病人把心里想要说的话都倾诉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极其有效地进行心理援助。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言语的、非言语的各种信息给予充分注意,尽心尽力地给予关切和帮助。

5.尊重主体性 在医疗过程中,产生心理危机的病人对如何生、怎样死等迫于选择的问题是非常多的。而有效地给予心理援助的方法是重视人的价值观。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求医护人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病人,而应尊重对方的主体性,注重调动病人自身内在的支撑力。

6.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 医护人员要取得病人的信赖,要具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要具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尊重病人的隐私,保守秘密。要病人敞开心怀倾诉,就必须信赖对方,而为其保守秘密本身就是信赖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