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午夜腹中雷鸣症

午夜腹中雷鸣症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发月余,后照邻里口传一法,针挑胃脘及肛门之处,初用症减,再用不效。后又多方求医调治,疏肝理气,健脾温胃,但仍午夜矢气频发不已。观其舌紫暗,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涩,乃从“怪病多瘀”治之。予膈下逐瘀汤加减。怪病是指临床罕见,表现奇异,病因尚不明了的病证。怪病虽表现千状万态,但从瘀论治,均获良功。

★ 从膈下气滞血瘀论治

【病案】 患者,男,35岁,2002年3月12日就诊。该患者每当午夜即腹中雷鸣,恶心欲吐,汗出肢冷,遂跪伏于床,频频矢气,但无便意,亦无恶臭,发作片刻自止。病发月余,后照邻里口传一法,针挑胃脘及肛门之处,初用症减,再用不效。后又多方求医调治,疏肝理气,健脾温胃,但仍午夜矢气频发不已。观其舌紫暗,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涩,乃从“怪病多瘀”治之。治以理气导滞,活血化瘀之法。予膈下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15g,红花15g,五灵脂1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20g,生蒲黄10g(包煎),木香10g,豆蔻10g,川厚朴10g,香附15g,乌药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各服150ml。

连服3周,竟收奇效。

【按语】 怪病多瘀。怪病是指临床罕见,表现奇异,病因尚不明了的病证。古有“怪病多痰”之说,因痰为人之津液,由气所化生,若气“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若日久痰浊内蕴,阻滞血行,血流不畅,则成血瘀;若瘀血留滞,反又阻碍津液输布排泄,致痰浊内蕴,阻遏血行,故又能加重血瘀。怪病虽表现千状万态,但从瘀论治,均获良功。(林岫,宗峰,杨涛.从瘀论治疑难病证的体会.北京中医,2007,1: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