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虚荨麻疹最快治疗方法

血虚荨麻疹最快治疗方法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荨麻疹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多由急性期未能合理调治转化而来,其邪气未尽,郁滞未解,气血未畅。慢性荨麻疹之发病虽与外界理化因素有关,然其机体之内环境是关键,其本在瘀。慢性荨麻疹虽应以瘀论治,然证有正邪盛衰之分,人有寒热虚实之异,且化瘀类药物多走而不守,故不可任用破血逐瘀之剂。患荨麻疹已近1O年。因此,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肌肤失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 从瘀血阻络,肌肤失养论治

【病案】 王某,男,52岁,1998年3月24日就诊。患者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多数瘙痒性、水肿性风团,当地医院以急性荨麻疹治疗(药不详)近1周痊愈。约10日后,皮损复发,继用原法治疗后缓解。后每随季节、情志之变风团时作,曾多方求治未能获得满意疗效,遂来求治。自述近5日来四肢远端及躯干两侧风团时起时消,痒感异常,以夜暮多发,恶风,烦躁失眠,唇干不欲饮,纳食尚可,二便通调。家族无类似病史,否认系统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观其面容焦虑,神疲唇暗,舌质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而涩。皮科检查:未见明显皮疹,皮肤划痕(+)。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络,肌肤失养。治以活血行气,通络祛风。投以身痛逐瘀汤加味。

处方:当归12g,川芎9g,桃仁12g,红花9g,没药9g,五灵脂9g,香附6g,牛膝12g,地龙9g,秦艽6g,羌活9g,防风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药7剂后,痒感如初,余症大减。效不更方,继以前方7剂,如前法治疗。

药后诸症悉除。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 慢性荨麻疹是以皮肤时发瘙痒、水肿性风团,部位不定为特征,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的一种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瘾疹。长期以来,中医多认为本病属于虚证,而以气血不足、血虚受风、脾肺两虚等论治,疗效并不确切。作者认为,本病迁延日久,气血郁滞,瘀为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从瘀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慢性荨麻疹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多由急性期未能合理调治转化而来,其邪气未尽,郁滞未解,气血未畅。中老年患者行动迟缓,血流缓慢,处于生理性瘀滞状态。由于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情志忧郁,气血失调,久病多瘀。瘀之既成,内则影响脏腑功能,气血津液化生受限,三焦气化升降失司,水液代谢紊乱;外则阻塞血络,使肌肤失养,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使本症时发而缠绵难愈。慢性荨麻疹之发病虽与外界理化因素有关,然其机体之内环境是关键,其本在瘀。瘀血阻络,血不循常道而渗溢脉外,皮肤之血流灌注不足,血虚生风,则风团时作,瘙痒异常。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其病位不定,时隐时现。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经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瘀血去,气机畅,则诸证悉愈。反之,瘀与痰水相结,痰滞血瘀,血瘀则痰滞,形成恶性循环,交结不解,最后形成各种病变,使本病更加难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指出了血瘀证的治疗法度。慢性荨麻疹虽应以瘀论治,然证有正邪盛衰之分,人有寒热虚实之异,且化瘀类药物多走而不守,故不可任用破血逐瘀之剂。临床须谨守病机,细别阴阳与虚实,标本兼顾,以平为期,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防伤正。况本病迁延日久,证多夹杂,患者情志多抑郁,可据证适当选用活血祛风、化瘀理气、补气化瘀、温通化瘀、痰瘀并治等法,后期应注重调补脾肾。如合并系统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以达到更为理想的疗效。(孙广裕.慢性荨麻疹从瘀论治浅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6:66)

★ 从血虚血瘀论治

【病案】 患者,男,45岁。患荨麻疹已近1O年。风团反复发作,每于午后或夜间出现,痒不甚,好发腰带、肘、臀等受压处,舌暗紫,舌苔薄,脉沉细涩。中医辨证属血虚血瘀证。治法以活血养血,祛散风邪。

处方:当归15g,桃仁1Og,红花1Og,赤芍15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黄1Og,制何首乌20g,荆芥10g,防风15g,蒺藜15g,甘草1O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半个月,风团减少,隔日或2~3日而发,诸症亦改善。守方不变,继服1个月。

三诊:改服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和玉屏风口服液。药后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患者病已近10年,久病必虚,虚而致瘀。因此,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肌肤失养。虚损乃血瘀之变,瘀与慢性荨麻疹之发作,预后关系密切。瘀血阻络,血不循常道而渗溢脉外,皮肤之血流灌注不足,血虚生风,则风团时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经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瘀血去,气机畅,则诸症悉愈。

《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此方可行血分之瘀滞,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伤正,祛瘀而生新。原方主治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有肝郁气滞之瘀血证。方中赤芍、红花、桃仁、川芎活血化瘀;牛膝祛瘀通络,引药下行;柴胡疏肝解郁,行气通滞;桔梗、枳壳行气开胸,使气行血畅;生地黄清热凉血,当归养血活血,行瘀滞而不伤正气。故而皮肤病中凡见皮疹肥厚、鳞屑、溃疡、紫癜、赘生物、浸润、结节、肿块、囊肿、硬化萎缩、瘢痕及毛发脱落、指甲脆裂等血瘀之象,均可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的中药可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受损神经炎、神经节炎及真皮血管炎的炎症渗出、神经纤维粘连,改善缺氧状态,阻止对受累神经节神经纤维的毒性破坏,增强组织修复能力。(陈维梅,刘颖,于健金.血府逐瘀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6,6:56)

★ 从血虚血瘀论治

【病案】 患者,男,71岁,1999年4月23日初诊。全身起风团,反复发作2年。曾用各种抗过敏药治疗,服药期间风团消退,但停药后即起。刻诊:患者全身起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苍白色风团,有抓痕及血痂,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质紫暗,舌边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诊断为慢性荨麻疹。辨证属血虚血瘀。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当归15g,生地黄15g,防风8g,蝉蜕8g,黄芪20g,甘草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药5剂后,瘙痒减轻,仅见少数风团。原方继服。

三诊:又服4剂而病愈。为巩固疗效,原方去桃仁、红花,加党参、白术、云茯苓以增加益气养血活血之功。经调治10余天,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风疹块范畴。患者年老病久,多虚多瘀。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涩等为血瘀之候。见瘀必逐瘀,故治以养血活血。(王海霞.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举隅.北京中医,2005,3:187)

★ 从气郁血瘀,入络化热论治

【病案】 黄某,男,64岁,1996年12月13日就诊。患者风团反复发作7年余,色红瘙痒,高出皮肤,此起彼伏,夜间尤甚,少寐心烦,大便秘结,口唇青紫,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细数。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平素性情忧郁,郁则气血不畅,久病入络而瘀阻,瘀久化热,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致荨麻疹。治宜活血化瘀,凉血止痒。用血府逐瘀汤化裁。

处方:丹参20g,当归6g,桃仁12g,红花5g,川芎6g,赤芍15g,穿山甲12g(代),生地黄15g,牛膝10g,桔梗6g,柴胡3g,枳壳10g,蒺藜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药5剂后,大便通畅,瘙痒大减,风团减少。嘱原方继服,隔日1剂。

三诊:又服药20剂后,诸症消失。后嘱服丹栀逍遥丸1个月,以善其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语】 荨麻疹主要是由变态反应引起,以风团时隐时现、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属中医瘾疹范畴,病因虽然复杂,但终归于“风”。临床多从风治,但从风治收效不显著。尤其是慢性荨麻疹且有瘀血征象者,多从血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用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加疏风止痒的药物收效甚佳。(刘秀玲.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福建中医药,2004,4: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