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帝内经》阳不入阴理论的确立

《黄帝内经》阳不入阴理论的确立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病理上,营卫之气不循常度,阳不得入于阴而致失眠。[6]是说卫气不能入阴,使阳脉盛而不能入眠。《内经》中有与此相关的病因认识,它认为,凡是影响到营卫运行的一切因素,都可成为致病因素。因此可以说《内经》的阳不入阴的病机理论,虽然以营卫阴阳立论,但又与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相关联,实则统摄了脏腑气血的病机。

天人相应,是古代中医学家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在《黄帝内经》的作者看来,睡眠的发生,是自然界日夜节律在人体的体现,人体的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直接受到自然界昼夜节律的影响而和自然呼应,同时又决定着人体的寤寐周期。卫气日行于阳经,阳经气盛,阳主动则寤;夜行于阴经,阴经气盛,阴主静则寐。《内经》认为,卫气昼日行于阳经,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阳脉为膀胱经之别,此时阳脉气盛,使人目开而寤;卫气夜行于阴经,从足太阴肾经开始,阴脉为肾经之别,此时阴脉气盛,使人目合而寐。

在病理上,营卫之气不循常度,阳不得入于阴而致失眠。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6]是说卫气不能入阴,使阳脉盛而不能入眠。

这一理论,是中医学最早的关于失眠证的病机认识,它也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作为失眠病证发生的总病机。《内经》中有与此相关的病因认识,它认为,凡是影响到营卫运行的一切因素,都可成为致病因素。由于卫气日行于阳经(六腑),夜行于阴经(五脏),而无论其中哪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影响到卫气的循行而致睡眠障碍。除此之外,它的循行还受到其他如体质、外界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到病因上也具有丰富的内容。但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因素则不外虚实两个方面,一为邪客,二为脏虚。因此可以说《内经》的阳不入阴的病机理论,虽然以营卫阴阳立论,但又与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相关联,实则统摄了脏腑气血的病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