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颅内血肿和肿瘤是最常见因素,颅内脓肿、颅内肉芽肿及脑寄生虫病亦不少见。因此,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颅脑外伤患者应慎用笑气。但是由于其有交感兴奋作用,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故可能引起颅内压升高。因此,硬膜外麻醉应慎用于已有颅内顺应性改变的患者,对颅内高压患者应禁用。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排便等均可使疼痛加剧。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组成:一是包围在颅脊腔内面的硬脑膜的弹力作用,称为非流体静力;另一是血管性压力作用,称为流体静力。由于颅腔总容积相对固定,颅内压保持相对稳定。正常ICP值为0.73~1.8kPa(5.3~13.5mmHg),儿童为0.4~1.0kPa(3~7.5mmHg)。一般认为ICP>2kPa(15mmHg),即为颅内压升高。

一、病理生理机制

ICP升高可导致脑功能严重损害,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ICP升高至危险水平可造成脑缺血、缺氧;

2.ICP严重可引起脑疝,导致使脑干受压、移位及缺血,结果抑制呼吸循环中枢。

二、病因

麻醉管理中引起ICP升高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脑脊液增多 脑脊液吸收障碍和(或)脑脊液分泌过多。

2.颅内血容量增加 二氧化碳蓄积,丘脑下部或脑干部位手术刺激血管运动中枢。

3.脑容积增加 最常见原因为脑水肿。①血管源性脑水肿:脑外伤、颅内血肿、颅脑手术后和脑膜血管意外等;②细胞中毒性脑水肿:脑外伤、缺氧、毒血症;③混合性脑水肿。

4.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肿瘤、脓肿等,病变本身占有一定体积,同时病变周围脑水肿或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可致梗阻性脑积水。

三、发病因素

(一)患者因素

颅骨病变和畸形、颅骨凹陷性骨折等可引起颅腔变小,产生颅内压增高。颅内各种血管性疾病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瘤、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脑血管扩张(急性脑肿胀);以及各种类型的严重血压等,均可致脑血容量增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颅内血肿和肿瘤是最常见因素,颅内脓肿、颅内肉芽肿及脑寄生虫病亦不少见。脑脊液生成过多或脑脊液吸收减少,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隙循环通路发生阻塞,都会使脑脊液积蓄,引起颅内压增高,如各种脑积水、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二)麻醉因素

麻醉使ICP升高主要是通过全身血压升高、扩张脑血管、抑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干扰脑血管对CO2的反应等,影响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导致颅内压容量增加,ICP升高。部分麻醉药物还可影响脑脊液的生成。

麻醉药物多可改变脑血管容积,引起ICP改变。以下是可引起ICP升高的几类常用麻醉药。

1.吸入麻醉药

(1)笑气(N2O):文献报道吸入50%~70%的笑气可导致CBF增加36%,同时增加CMRO2。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可使ICP成倍增加。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苯二氮类、吗啡等可有效地减轻这一作用,过度通气对笑气引起的ICP升高几乎无影响。当颅内存在空气时,笑气弥散速度快,可进入颅内造成颅内压。因此,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颅脑外伤患者应慎用笑气。

(2)恩氟烷:实验表明,恩氟烷对正常颅压动物的ICP增高较少,而大多数文献显示,恩氟烷可使患有颅内疾病患者的ICP增高,其中1.5CMAC恩氟烷麻醉状态下增加35%的CBF。其主要原因是恩氟烷使脑血管扩张,CBF增加。长时间使用恩氟烷还可以增加脑脊液的生成。应用恩氟烷麻醉时,维持低浓度的浅麻醉,可不增加或很少增高ICP。同时过度通气下,恩氟烷可不引起ICP增高。恩氟烷还明显损害CBF的自动调节机制。

(3)异氟烷:异氟烷对CBF的增加小于氟烷与恩氟烷,对正常或颅内高血压患者的ICP影响较小。异氟烷使ICP增高的机制与CBF的增加有关,但不增加脑脊液的生成速度。应用异氟烷即使升高ICP也比较弱,如同时作过度通气,形成低碳酸血症,则可预防ICP升高。

(4)脱氟烷和七氟烷:脱氟烷可抑制脑氧代谢,高浓度吸入时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并减弱脑血管的自身调节机制,对颅内压的影响与恩氟烷类同。七氟烷与异氟烷的作用相似,可引起CBF和ICP轻到中度增加。有报道认为七氟烷对ICP没有显著影响;也有研究指出,1.0MAC的七氟烷对ICP无影响,而2.0MAC时ICP明显增高。

2.静脉麻醉药 氯胺酮有明显增加CBF、升高ICP的作用。过度通气、硫喷妥钠或苯二氮类药物可减弱这种作用。对原有ICP增高的患者,其增加ICP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对颅内顺应性减低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氯胺酮。但是,近期也有研究认为氯胺酮并不增加ICP。

3.麻醉性镇痛药

(1)吗啡:吗啡对颅内压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吗啡用量过大引起呼吸抑制,PaCO2升高,则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对已有颅内压顺应性改变的患者可显著增高ICP。

(2)芬太尼:芬太尼对CBF影响不大,对ICP几乎无影响,但亦有报道可引起脑外伤患者的ICP增高。舒芬太尼、阿芬太尼虽对脑代谢无明显影响,但对CBF及ICP影响的相关文献的结果却各不相同,需进一步研究。

4.肌松药

(1)氯琥珀胆碱:不管颅内有无占位性病变,氯琥珀胆碱都可显著增高ICP。对颅内顺应性越差的患者,其增高ICP越明显。机制与肌梭传入活动增高,导致CBF增加有关。非去极化肌松药可预防或减弱氯琥珀胆碱增高ICP的作用。

(2)泮库溴铵:泮库溴铵不引起正常个体CBF和ICP增加。但是由于其有交感兴奋作用,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故可能引起颅内压升高。

5.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对ICP有很大影响,国内曾有全麻致脑血管破裂引发脑疝致死的报告。在全麻诱导期,喉镜的置入和气管插管都可引起CBF与ICP显著升高。麻醉过程中,麻醉深度未随手术刺激加强而加深,可导致ICP增高;麻醉过浅,术中患者出现屏气、呛咳或机械通气对抗等可引起ICP升高。麻醉结束拔除气管导管时,ICP也可升高,呛咳时ICP可高达13.3kPa(100mmHg)。术后寒战可增加氧耗,可使CBF增加,ICP升高。

6.硬膜外麻醉 试验研究显示,硬膜外腔注药可引起ICP的增高,且与基础颅内压相关;基础颅内压增高者ICP增高更明显。因此,硬膜外麻醉应慎用于已有颅内顺应性改变的患者,对颅内高压患者应禁用。

7.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过高可导致胸腔内压力过高,静脉回流受阻,中心静脉压增高,结果使得脑组织水肿,ICP升高。机械通气时通气量不足,可导致PaCO2升高,脑血管扩张,ICP增高。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临床采用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也可使CBF显著增高,从而增高ICP。

(三)手术因素

下丘脑、脑干等处的血管运动中枢附近受到刺激后所导致的急性脑血管扩张(急性脑肿胀)也可引起ICP迅速升高,甚至出现脑疝。

四、诊断要点

(一)临床征象

1.头痛 是颅内高压最常见的症状,颅内压愈高,头痛愈明显,多为弥漫性钝痛。疼痛好发于晨起时,常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排便等均可使疼痛加剧。呕吐或过度换气可使头痛减轻。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头痛剧烈,坐立不安,往往伴有喷射性呕吐。

2.呕吐 一般与饮食无关,呕吐前有或无恶心,常呈喷射性,且多伴有剧烈头痛、头昏,头痛剧烈时呕吐症状也较重。

3.视力障碍 表现为一过性黑矇,逐渐发展为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压迫时可表现复视。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静脉扩张、出血。急性颅内高压可无视盘水肿表现。

4.意识障碍 烦躁、淡漠、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5.癫或肢体强直性发作 略。

6.生命体重变化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即库欣(Cushing)三主征。严重颅内压升高者脉搏可在50/min以下,呼吸10/min左右,收缩压可达24kPa(180mmHg)以上,此为脑疝的先兆征象。

7.脑疝的表现 颅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挤入硬脑膜的裂隙或枕骨大孔,压迫附近的神经、血管和脑干,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见脑疝有两种:①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同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对侧肢体瘫痪和出现病理反射;②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后颈部及枕部疼痛,颈肌强直,强迫头位,嗜睡,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深慢或突然停止。

8.辅助检查

(1)腰穿测压:在L2~3间隙穿刺测压,若压力>1.8kPa(13.5mmHg或180cmH2O)即可确诊。疑有脑疝形成者,不宜做腰穿。

(2)颅内压监测:较腰穿测压准确,可动态了解颅内压变化。①轻度升高:压力为2.0~2.7kPa(15~20mmHg)。②中度升高:2.8~5.3kPa(21~40mmHg)。③重度升高:>5.3kPa(40mmHg)。

(3)脑血管造影、CT和磁共振等可间接诊断颅内高压,手术麻醉期间一般不常规监测。因此,除非出现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否则很难在麻醉手术中诊断ICP升高。

(二)患者分类

1.清醒患者

(1)头痛:开始多为阵发性,可逐渐发展成持续发作、阵发性加重。

(2)呕吐:喷射性呕吐为颅内压的典型症状,常于头痛剧烈时发作,呕吐前多无恶心。

(3)视盘水肿:严重可伴有视觉改变。

2.麻醉患者 麻醉中ICP增高多数属一过性,术中及术后均无特殊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亦无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少部分严重ICP升高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症状,轻者可有术后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重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昏迷、甚至脑干功能障碍。

五、处理原则

(一)紧急处理

1.过度通气 其疗效取决于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当脑血管麻痹时,过度通气对治疗颅内压往往难以奏效。

2.脱水治疗

(1)20%甘露醇1~2ml/kg,静脉快速滴注,每天3~4次。

(2)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每天1~2次。

(3)30%尿素转化糖或尿素山梨醇200ml静脉滴注,每天2~4次。

(4)20%白蛋白20~40ml静脉滴注。

(5)浓缩2倍血浆100~200ml静脉滴注。

3.激素治疗

(1)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每天2~3次。

(2)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天1~2次。

(3)泼尼松5~10mg口服,每天1~3次。

4.其他治疗 包括巴比妥类药物,抗生素治疗以及冬眠疗法等。

(二)后续处理

1.病因治疗。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或行脑脊液分流术,肿瘤、脓肿切除术等。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三)麻醉处理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预防和处理麻醉引起的ICP增高。全麻诱导过程中,可选用硫喷妥钠、丙泊酚等全麻药物,辅以苯二氮类镇静药及芬太尼等;如需应用去极化类肌松药,可以先应用少量维库溴铵抑制前者升高ICP的作用。气管插管前可应用利多卡因或艾司洛尔等药物,预防插管引起的交感反应,以缓解或避免ICP升高。术中维持必要的麻醉深度,选择异氟烷、脱氟烷等对ICP影响较小的麻醉气体,采用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术后拔管时,宜尽量减少刺激,避免躁动和呛咳,可适当用镇静药物。同时术中、术后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减少寒战的发生。

麻醉期间ICP升高的患者,可采用上述一系列方法降低ICP:①应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②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③采用巴比妥类如硫喷妥钠静脉注射;④过度通气,控制PaCO2在25~30mmHg;⑤术中控制性降压;⑥低温疗法;⑦蛛网膜下隙穿刺引流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