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导管肝段栓塞技术

微导管肝段栓塞技术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导管、器械的不断改进,新技术的涌现和提高,微导管肝段栓塞技术也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日臻完善,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体温高于38.5℃者行物理降温或给予药物治疗。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在世界范围内肝癌病死率列第五位。其多数是在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肿瘤,其肝功能常有异常或处于临界值。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由于该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无需缝合血管,完全替代了以往需手术切开暴露血管的方法,因而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导管、器械的不断改进,新技术的涌现和提高,微导管肝段栓塞技术也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日臻完善,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目的】采用微导管肝段栓塞治疗肝癌,超选择插管技术、可以成功地从靶血管支给予化疗和栓塞,这种栓塞方法使栓塞更为彻底,坏死更为彻底,可有效解决肝癌双重供血的问题,正常肝组织不受损或受损较轻,肝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并对于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十分有利,不仅保护了肝脏功能,而且疗效明显提高,毒副作用明显降低。

【原理及作用机制】肝节段性栓塞是采用微导管超选择至供养肿瘤的肝段动脉分支,注入过量碘油乳剂,通过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的吻合支,达到同时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和瘤周的门静脉小分支,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的目的。当注入过量碘油乳剂时,肝动脉压力增高,碘油通过开放的吻合支进入瘤周门静脉,可同时栓塞肝肿瘤的动脉血供、微血管及瘤周的门静脉小分支,达到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的效果,使肝动脉供血和门静脉供血的肿瘤灶坏死更彻底,被称作“内科性肝段切除”,并有效解决了肝癌双重供血,肝动脉内介入治疗疗效不彻底的问题。

【用物准备】

1.16G或18G穿刺针1根。

2.肝动脉导管1根。

3.栓塞材料包括明胶海绵、碘化油、TH胶、亚铁多糖乙醇及自体血凝块等。

4.敷料包、器械包各1个。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2.采用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3.导管置于肝总动脉造影,对比剂总量为30~40ml,流量为4~6ml/s。

4.超选择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右、左动脉支,注入碘油乳剂或明胶海绵栓塞。

5.栓塞后再次肝动脉造影,了解肝动脉栓塞情况,满意后拔管。

【适应证】

1.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有利于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控制转移。

2.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肿瘤占据率<70%。

3.小肝癌。

4.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

5.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

6.肝癌切除术后的预防性肝动脉栓塞术。

【禁忌证】

1.大量腹腔积液或重度肝硬化,肝功能属Child C级。

2.门脉主干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形成少者。

3.感染,如肝脓肿。

4.癌肿占全肝70%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

5.严重骨髓抑制。

6.全身已发生广泛转移者。

7.全身情况衰竭者。

【优点】

1.安全、无毒性、取材方便。

2.操作简单,对不能切除的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疗效较好。

3.微创,痛苦小,恢复快。

【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态和受教育的程度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微导管栓塞的原理、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和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畏惧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疗。

(2)完善各项检查:做好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化验、心电图、B超、CT检查及碘过敏试验。详细询问既往史,过敏史、排除禁忌证。

(3)皮肤准备: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备皮、做好普鲁卡因及碘试验,备好1kg沙袋、栓塞药等。

(4)术前4~6h嘱患者禁食、禁水,排空大小便或给予导尿。

(5)术前30min给予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甲氧氯普胺20mg或欧贝8mg静脉推注,减轻患者术中不适。

(6)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术中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解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安慰患者、稳定情绪。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准备工作。

(3)术中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烧灼样疼痛,给哌替啶80mg,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以缓解症状。

3.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平卧24h,穿刺肢体制动12h,24h后可适当活动,但避免下蹲。

(2)每4小时协助患者将健侧肢体屈伸,骶尾部、按摩背部皮肤,防止皮肤受压引发压疮。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20分钟测血压1次,连测4次,正常后改常规测试。

(4)腹股沟穿刺处加1kg沙袋压迫6~8h,密切观察穿刺处包扎固定是否良好,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血肿形成。

(5)观察远端患肢皮肤温度、血运及测患肢足背动脉搏动1h1次,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6)24h后更换敷料,观察穿刺处愈合情况。

(7)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发热 术后体温一般在38.5℃左右,可以连续1~7d,早期多为坏死组织吸收所致;1周后发热多因合并骨髓抑制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所致。应注意热型及伴随症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休息,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体温高于38.5℃者行物理降温或给予药物治疗。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2.腹痛 微导管肝段栓塞可引起肿瘤组织缺血坏死,炎症刺激包膜可导致肝区疼痛,造影剂的应用或血栓的形成亦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疼痛。要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强度、持续的时间等。轻度疼痛者,针对其耐受力和感知程度进行护理,如采用暗示法及转移注意力、向患者说明疼痛的原因,消除其紧张的心理。严重者可给予镇痛药,忌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并应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

3.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是治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一般情况下,可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肌内注射。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使用昂丹司琼4mg静脉注射,术后禁食1~2d,加强口腔护理,进食初期给予清淡流汁饮食,少食多餐。

4.一过性肝功能损伤 术后一过性肝功能损害是由于栓塞所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一般术后3d达到高峰,术后2周恢复正常。

5.化学性胆囊炎 化学性胆囊炎是由于碘化油进入胆囊所致,Shibata报道发生率为2.8%。术中尽量将导管插过胆囊动脉,确有困难者注射碘化油时压力应尽量小,可防止碘化油进入胆囊动脉,对发现碘化油进入胆囊动脉者,适当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并应根据肿瘤大小和部位适当掌握碘化油的用量,碘化油在肿瘤区沉积的情况与疗效有关。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合理休息、劳逸结合,减少耗氧量,减少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利于肝功能修复。

2.指导其患者根据身体状况坚持适当锻炼,有利于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避免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

3.指导患者进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植物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吃较坚硬的、含粗纤维的食物,控制辛辣调味品,忌饮酒,如感不适及时复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