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形成。康复心理学将医学心理学知识与技术运用于康复医学的评定与治疗中。对象主要是残疾人与一些心身疾病患者。
康复心理学,也要研究不同个体、不同残疾、不同病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对康复过程的影响。还要研究残疾人的人格、情绪、家属的态度、医务人员的角色行为、社会心理因素等与康复过程的关系。
康复医学中常用的几种心理学评定方法有:
一、智力测验
智力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的综合能力表现,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聚集的较全面的才能。脑外伤或脑卒中患者经常会表现出智力的下降。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突出表现为智力活动明显落后,社会适应能力缺陷。
智力测验是由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问题构成的,在标准条件下测验被试者,并将结果在一定的智力量表上进行衡量,以判定其学习能力。简单易用的有痴呆筛查测试和简易智能状态评估表,后者由于操作简单、易行、效果较理想等优点,既适用于临床认知障碍的检查,还可用于社区人群痴呆的筛查。标准化的智力测量有比奈(Binet)编制的智力量表和韦氏智力测验,测量结果前者以智龄表示,后者以智商表示。
韦克斯勒(Wechsler)智力量表是当今国际心理学界公认的较好的系列量表,由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学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WPPSI)所组成,可分别测得16岁以上、6~16岁、4~6岁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并具连续性。三个量表的结构、计算及分级基本相似。
龚耀先根据WPPSI,主持修订了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测试对象为4~6岁儿童,因此年龄段处于智力发育转折期,一般5~6岁以前的智商与以后的智商相关性很低。某些原因引起的智力迟滞,要到一定年龄才有所表现。此量表可用作儿童智力残疾者的筛选与程度评定,包括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大类,共11个分测验。为适应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城市用和农村用两套。分测验项目相同,但具体内容、题目数及计分不同。
在脑卒中患者中,特别是老年人中合并痴呆者甚多,虽然评价智力的方法很多,但长谷川量表以省时、可靠广泛应用于临床。该量表通过对患者提出11个问题的回答得分进行评价。将总分定为四个级别,分别诊断为正常、临界、痴呆前期和痴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痴呆时要十分慎重,尤其要与急性期的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的假性痴呆相鉴别。
二、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
神经心理测验是以心理测验的结果为脑损害的诊断提供依据。成套测验所测验的行为功能范围很广,可以代表人类的主要能力。Halstrad-Reitan神经心理学成套测试(HRB)是在研究人脑与行为的关系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有成人(>15岁)、儿童(9~14岁)、幼儿(5~8岁)3种测试形式。有10个分测验,分别检查优势大脑半球、失语、握力、连线、触觉操作、音乐节律、手指敲击、语言知觉、范畴和感知觉,根据5个基本的测验(范畴、触觉操作、手指敲击、音乐节律、语言知觉)的7个分数指标计算大脑的损害指数,评估大脑损害的程度。此外,综合智力测验、记忆测验和人格测验的结果,了解损伤是弥漫性还是局灶性,病情是稳定还是变化,进行定位诊断。
HRB是鉴别脑-行为障碍病人的一种较可靠的心理测验工具,但仍存在测验时间长、结果处理分析复杂,对上肢瘫痪的病人难以适用等局限性。
其他的神经心理学评定表还有Luria-Nebraska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Wechsler记忆量表、临床记忆量表、Bender-Gestalt测验等。
三、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是对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测量,主要有投射测验和人格调查两类。
投射技术是根据对模糊的刺激物所做出的反应方式,去理解被试者的内心机制。如珞夏克墨迹测验即用墨迹图片,要被试者讲出所看到及联想到的东西。人格问卷是要求被试者对调查表的一系列问题做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回答。临床常用的人格测验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QP)。
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成人式及儿童式,由E量表(内向-外向)、N量表(调查神经质)、P量表(调查精神质)、L量表(掩饰量表)所组成。通过88个题目的回答,根据得分查出被试者的个性特点。
四、精神症状评定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产生的一种反应。情绪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临床上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有焦虑和抑郁两种。焦虑是对事物或内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焦虑的各个侧面诸如认知、情感的行为等是相互联系的;抑郁可表现为一组临床综合征,又具有特定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表现出精神症状。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ASA),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