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冲降逆法

平冲降逆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烧针令1其汗,针处被寒2,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3,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4,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桂枝加桂汤方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重桂枝药量而成。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与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原文】

烧针令1其汗,针处被寒2,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3,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4,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117)

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词解】

1.令:责令,有强迫之意。

2.被寒:感受寒邪。

3.一壮:指把艾绒做成的一个艾炷,灸完为一壮。

4.奔豚:为证候名。是以小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急冲胸咽,发作憋闷欲死,痛苦异常,时发时止的证候。

【释义】

用烧针的方法责令病人发汗,汗出则腠理开,阳气损伤,固外无力,外寒从针处侵入,寒闭阳郁,卫气不行,故局部见“核起而赤”。迫劫发汗,损伤心脾,阳虚阴乘,下焦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故发奔豚。其治当先以艾炷灸针处之赤核各一壮,用以温阳散寒;再内服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扶心阳之虚。成无己说:“烧针发汗,则损阴血,而惊动心气,针处被寒气聚而成核,心气因惊而虚,肾气乘寒气而动,发为奔豚。”《金匮要略》曰:“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肾气故上乘心,故其气从少腹上冲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与桂枝加桂汤以泄奔豚之气。”

【方义】

桂枝加桂汤方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重桂枝药量而成。桂枝汤本可调和脾胃,桂枝功能解肌祛风,通利血气,平冲降逆,今加重桂枝药量,则可增强温补脾肾之力,变祛风解肌之方而为温通降逆之剂。所以从方剂组成来看,此方证亦为汗伤脾肾所致。方中桂枝合甘草,辛甘化阳,温通心脾,以折阴寒上逆之势;生姜、大枣调中补气,中土健运,则绝下焦冲逆之途;芍药和营,通利血脉,以复心君所主。如是则阴阳协和,心阳温煦有常,则下焦阴寒无从上逆,而奔豚自止矣。

【历代论述】

陈修园:汗为心液,烧针令其汗,则心液虚矣。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心虚于内,寒薄于外,而心火之色现也。少阴上火而下水,火衰而水乘之,故必发奔豚,其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助其心火,并散其寒,再与桂枝加桂汤,其方即于原方更加桂二两,温少阴之水脏,而止其虚奔。(《伤寒论浅注》)

包一虚:桂枝加桂,太、少二经之虚方也。火误伤阳,表阳引动肾气,用桂枝加桂,引火归原之法,使肾阳返归原位也。此方与下方桂甘龙牡汤作比例,桂枝加桂,升而后降,桂甘龙牡,降而始升者也。(《伤寒论方讲义》)

从以上论述来看,桂枝加桂汤的形成与出汗过度及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条文中指出“气从少腹上冲心”,少腹属脾肾所主,所以本证还是因汗伤脾肾所致,再次阐述了外感表证中发汗过度并非只伤心阳,脾肾也是汗出过度常伤之脏。

【病案分析】

老友娄某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1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来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见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此中医之奔豚气。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数剂而愈。(《岳美中医案》)

按语:《金匮要略》描述“奔豚病,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本案其女暴亡,患者悲哀忧思过甚。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痛块有或隐或现之候,心阳虚损,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