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静互涵更安心

动静互涵更安心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静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因此,保持适当的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促进和提高机体内部的“吐故纳新”的活动,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亦使心受损。然而,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的不恰当亦会导致机体的损伤。

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静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事物在平衡、安静状态下,其内部运动变化并未停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平衡就要破坏而呈现出新的生灭变化。正如王夫之《周易外传》中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

从生理而言,阴成形主静,是人体的营养物质的根源;阳化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原动力。形属阴主静,代表物质结构,是生命的基础;气属阳主动,代表生理功能,是生命力的反映。具体的脏腑功能亦是如此,例如心属火,主动;肾属水,主静。只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才能保持正常生理状态。实际上,人体有关饮食的吸收、运化、水液的环流代谢、气血的循环贯注、化物的传导排泄,其物质和功能的相互转化等,都是在机体内脏功能动静协调之下完成的。因此,保持适当的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促进和提高机体内部的“吐故纳新”的活动,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从病理而讲,无论是“六淫”所伤,还是“七情”所致的病理变化,都是因为人体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发生障碍,导致体内阴阳动静失去了相对平衡协调,出现了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

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亦使心受损。所以,《吕氏春秋·达郁》中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然而,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的不恰当亦会导致机体的损伤。因此,掌握动静的尺度和适宜的方式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