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虹膜与睫状体

虹膜与睫状体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为前后相连的3个部分,共同组成了眼球壁的中层。此轮将虹膜分成瞳孔区和睫状区。虹膜周边与睫状体连接处为虹膜根部,此部很薄,当眼球受挫伤时,易从睫状体离断。睫状体与晶状体之间借悬韧带相连,当睫状肌环形纤维收缩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相应增加,屈光力增强,使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

(一)虹膜与睫状体的解剖与生理

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为前后相连的3个部分,共同组成了眼球壁的中层。虹膜为一圆盘状膜,自睫状体伸展到晶状体前面。虹膜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褶称虹膜纹理和隐窝。虹膜的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距瞳孔缘约1.5mm的虹膜上有一环形齿轮状隆起称为虹膜卷缩轮。此轮将虹膜分成瞳孔区和睫状区。虹膜周边与睫状体连接处为虹膜根部,此部很薄,当眼球受挫伤时,易从睫状体离断。虹膜由前向后可分为5层。

1.内皮细胞层 是一层覆盖于虹膜前面的不连续的扁平细胞,在隐窝处缺如。

2.前界膜 由致密的基质所组成,含较多的色素细胞。

3.基质层 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虹膜色素细胞所组成的框架网,神经、血管走行其间。瞳孔括约肌呈环形分布于瞳孔缘部的虹膜基质内,此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

4.色素上皮层 分前后两层,源于胚胎期视杯前缘的外、内两层。前层为扁平梭形细胞,后层为多角形或立方形细胞。两层细胞内均含黑色素,故虹膜后面颜色较深。在前层扁平细胞前面分化出肌纤维,形成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5.内界膜 与睫状体、视网膜的内界膜相连续。

睫状体前与虹膜根部相连,向后移行于脉络膜,其矢状切面为三角形,环绕晶状体赤道部,是葡萄膜的中部组成部分。睫状体分为两部分,即睫状体冠部和平坦部,睫状体外侧部分为睫状肌,由纵行肌、放射状肌及环形肌纤维组成。睫状体冠部两面都有指向晶状体赤道部的突起,叫睫状突,共70~80个。睫状突可分泌房水,与眼压的形成及眼组织的营养代谢有关。睫状体内的神经除支配运动的睫状神经外,还有来自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体与晶状体之间借悬韧带相连,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松弛可借悬韧带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以看清远近物体。

(二)虹膜与睫状体的发育

虹膜睫状体的发育始于胚胎第6~10周,胚胎第3个月时,视杯前缘向前生长,形成虹膜睫状体内面的两层上皮。睫状体内面的上皮,外层有色素、内层无色素,但虹膜内面的两层上皮都有色素。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也由视杯缘的外层上皮分化而来。睫状肌在胚胎第3个月始,由神经嵴细胞分化发育,至出生后1年才完成。胚胎第6周末,表皮外胚叶和晶状体之间形成一裂隙,即前房始基。裂隙后壁形成虹膜的基质层,中央较薄称为瞳孔膜,胚胎第7个月,瞳孔膜开始萎缩形成瞳孔。

(三)瞳孔和睫状体在眼屈光中的作用

瞳孔能够适应外界光线的强弱,以调节近入眼内的光线,也影响焦深和球差,具有照相机镜头上光圈的作用。瞳孔大小随年龄、光线、屈光状态、情绪等各种因素而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瞳孔直径为2.5~5mm,平均在4mm左右。近视眼者瞳孔较远视眼者为大,男性较女性者小。极度扩大的瞳孔直径可以超过8mm,缩小时仅为lmm左右,双眼瞳孔间的距离成人为64~65mm。瞳孔括约肌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可以使瞳孔缩小;而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孔扩大。在光刺激和辐辏作用下均可引起瞳孔的变化。瞳孔直径对光的反应速度,收缩时极为迅速,以秒为单位,但在散大时较为缓慢,以分为单位。随着外界光量的变化瞳孔直径可以从最大8mm变化到最小1mm左右,和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视细胞)敏感度的调节一起,以适应从夜晚到白天的极大的亮度变化。看近物时,在发生调节与辐辏的同时,瞳孔收缩,而使视网膜像更加清晰,若测定视网膜上线条像的强度分布,可以看到,随着瞳孔直径增大分布变宽,这主要是由于像差所引起。而当瞳孔直径极小时,由于衍射效应的影响,像也增宽。

睫状体与晶状体之间借悬韧带相连,当睫状肌环形纤维收缩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相应增加,屈光力增强,使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