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不适的处理及护理

各种不适的处理及护理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术后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与切口部位、手术过程、手术创伤、麻醉药种类和镇痛药物管理都有联系。阿片类止痛药是术后常用的止痛和减轻焦虑的药物。PCA允许患者在疼痛时自行给药。PCA可减轻因躯体移动、咳嗽和深呼吸时造成的疼痛,从而减少肺部并发症。疼痛控制无效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阶段患者有发生恶性高热和低热的风险。腹部、骨盆及髋部手术由于疼痛可导致继发性尿潴留。

(一)疼痛

几乎所有患者在术后都要经历疼痛,许多因素包括应激、情感、认知和情绪等都会影响患者的疼痛体验。术后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与切口部位、手术过程、手术创伤、麻醉药种类和镇痛药物管理都有联系。术前准备(包括给予肯定的信息和心理支持)是减轻焦虑以及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

疼痛和术后并发症之间有确定的内在联系。强烈的疼痛会导致紧张,并影响循环和免疫系统。当疼痛被传导时,肌张力增加,局部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血进一步加重疼痛。当疼痛脉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心肌需氧和耗氧增加。研究显示当疼痛患者缺乏有效镇痛时发生心功能不全是其他人的3倍以上,而感染的发生率在5倍以上。下丘脑的应激反应也增加血黏度和血小板的聚集,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医师经常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来控制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应参与讨论并为患者提供药物镇痛,同时评估给药的效果,在给药后30min进行评价,对采取自控镇痛的患者也应进行效果评价。

1.阿片类止痛药 大约有1/3的患者主诉重度痛,1/3中度痛,1/3轻度痛或无痛。统计结果并不表示最后一类主诉无痛的患者真正无痛。

阿片类止痛药是术后常用的止痛和减轻焦虑的药物。预防性给药比需要时给药更能有效缓解疼痛,即间断性给予镇痛药,而非等到患者疼痛严重或无法忍受时才给药。许多患者(包括一些医务工作者)过分担心止痛药成瘾。研究证明,术后短期内为控制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发生成瘾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2.患者自控镇痛 为了消除术后恢复期疼痛的负面影响,护士应考虑预防疼痛的发生而非疼痛出现后再进行控制,应鼓励患者使用自控止痛泵(PCA)。有效的镇痛能保证患者更快地恢复。PCA允许患者在疼痛时自行给药。PCA可通过静脉或硬膜外置管给药,给药的量和间隔时间由PCA控制。自己给药可使患者参与到治疗中,消除延迟给药,维持止痛药物的治疗水平。

大多数患者是PCA的适用人群,使用PCA需要患者理解根据自我需要给药和掌握给药的方法。当感到疼痛时,患者可使用镇痛泵的手控按钮给药。PCA可减轻因躯体移动、咳嗽和深呼吸时造成的疼痛,从而减少肺部并发症。

3.其他镇痛措施 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疼痛,可通过皮下置管系统镇痛,即将硅胶导管埋在皮下,导管外接一个可以持续给予定量局部麻醉药的微量注射泵,麻醉药的用量由医师决定。

由于手术的部位和手术类型的影响,术后数周切口周围区域完全无痛是不可能的,但是疼痛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因此,术后继续控制疼痛非常重要。有效的疼痛管理应让患者参与到护理中来,做深呼吸锻炼、腿部运动和耐受力锻炼。疼痛控制无效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护士应不断评估疼痛水平、镇痛效果和影响患者对疼痛耐受度的因素。非药物止痛,如放松,按摩,冷疗或热疗,变换体位,转移注意力,用冷毛巾敷面,洗浴液按摩背部都可作为药物止痛的有效补充,暂时有效地缓解不适,使给药变得更有效。

(二)体温异常

术后恢复阶段患者有发生恶性高热和低热的风险。患者麻醉后容易寒战和发抖。从术中至术后都应注意防止氮的流失或代谢,重视体温过低的管理。患者体温过低时应向医师汇报。为防止寒战的发生,应维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使用毛毯。其他处理措施包括足够的供氧、充足的水分、适当的营养,同时还需进行心电监测,监测是否有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以及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体温过低。

术后最初48h内应每4h测量1次体温,至稳定后可以减少测量次数。若有发热,应拍X线胸片,对伤口分泌物、尿或血液做培养。若培养结果证实发热为感染引起,应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体温超过41℃时,给予退热药或恒温毯(图4-3-6)进行物理降温。

图4-3-6 恒温毯及恒温装置

(三)恶心、呕吐和呃逆

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呃逆)和如何恢复饮食是患者和护士共同面对的问题。患者麻醉后经常发生恶心呕吐,尤其是妇女、肥胖患者(脂肪细胞造成大量的麻醉药堆积)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导致术后呕吐的原因还有胃内积液、积气以及胃肠功能尚未恢复。

对于容易导致呕吐的手术,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留置鼻胃管。另外,对于饱胃的急诊手术患者也应留置胃管。

术后呃逆往往是由于膈肌痉挛而导致,膈肌痉挛是由于膈神经受到直接刺激,如胃膨胀、膈下脓肿、腹腔感染或腹胀;间接刺激如毒血症尿毒症的毒素刺激,或引流管和肠梗阻的反射性刺激。这些呃逆发作通常较弱、短暂且可自行停止。一旦呃逆持续发作,患者将非常痛苦并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呕吐、吻合口瘘和伤口裂开等,此时应给予硫代二苯胺类药物、进行中医针灸等以控制持续性呃逆。

(四)腹胀

术后任何患者都可能发生腹胀,即由于在肠腔内聚集了大量的气体而引起,有些患者可能由于手术禁食导致低血钾而产生腹胀。根据手术的方式和范围,若术中影响到腹腔脏器,则可使胃肠道在24~48h内失去正常蠕动。即使未进任何食物,空气和消化液也会进入胃肠。如果没有肠蠕动波的推进,它们会在肠道内聚集,尤其在结肠内积聚,产生饱胀腹痛。使用制动、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都可增加腹胀的发生。

腹部手术后,应让患者尽早翻身、运动和步行以避免腹胀发生。如果预期术后可能发生腹胀,应在术前留置鼻胃管,并直到胃肠功能完全恢复(肛门排气)。护士还可通过腹部听诊肠鸣音情况来确定胃肠功能是否完全恢复,肠鸣音恢复提示可以进食。

(五)尿潴留

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有多种。麻醉药、抗胆碱药、阿片类药物都可影响患者对膀胱充盈的感知及产生尿意,抑制排尿及膀胱的完全排空。腹部、骨盆及髋部手术由于疼痛可导致继发性尿潴留。另外,一些患者因难以适应床上大小便而发生尿潴留。

患者一回到病房,护士就应评估其膀胱充盈程度及是否有尿意,患者应在术后8h内排尿,如果急于排尿而无法排出,或膀胱胀而无尿意或不能排尿,留置导尿并非唯一可行的办法,应尝试各种办法帮助患者排尿(如听流水声,用温水敷会阴部),如手术无禁忌可试着让患者在床上坐起排尿,如床边下蹲排尿或床边站立排尿,但是要避免因药物或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而导致坠床或晕倒。冷的便盆可刺激尿道括约肌使之紧张,应使用温度适宜的便盆。如果患者在指定的时间内仍然不能排便,则应给予插导尿管,待膀胱排空后拔掉。因为留置导尿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最好采用间断导尿。

即使能自主排尿的患者,尤其是卧位排尿者,膀胱可能未完全排空,护士应记录尿量,触诊耻骨上缘膀胱充盈情况来判断残余尿情况或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估残余尿量。

(六)便秘

术后便秘非常常见,其症状可有小的不适也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运动的减少和胃肠道摄入的减少及阿片类止痛药的使用都会使肠蠕动减弱甚至被抑制而造成便秘。另外术后几天疼痛及创伤也会在数天内抑制肠蠕动。早期步行,提高胃肠道摄入及软化粪便(遵医嘱)对改善肠功能有联合效应。护士应该评估患者是否有腹胀及有无肠鸣音存在,直至完全恢复肠功能。如果没有腹胀且肠鸣音正常,进食3d后仍未排便者,可在当晚给予一些缓泻剂。如果患者已有肠蠕动或排气,有便意却未能排出者,可适当使用开塞露或遵医嘱给予小量不保留灌肠,效果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