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心理变化特点

临床心理变化特点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疾病住院,患者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外科患者常出现以下心理特征。恐惧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为了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解除其恐惧情绪不失为重中之重。过分注意躯体的变化,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只要发现自身有一点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并不断向医师和护士询问。心理与现实、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遇事易激动,容易与医师、护士发生口角冲突。

因疾病住院,患者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患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强烈的冲击,患者要改变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来适应这种变化。再加上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体验,不仅会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改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以至人格特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外科患者常出现以下心理特征。

(一)负性情绪反应

临床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等。多见于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和需要手术治疗的外科患者,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与抑郁。焦虑患者常见的表现有四肢及全身震颤、出汗、语速急促、声音发颤、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和失眠等。住院患者,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焦虑程度容易加重。过度的抑郁焦虑可使患者内分泌失调,容易造成肌肉过度紧张、大汗淋漓、心慌气闷、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心律失常、诱发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咽部异物感、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紧张性多尿、夜尿、排尿困难等多系统躯体的功能性障碍,并使原有疾病的症状变得更为复杂、难治,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部分患者还会因丧失劳动力,或因疾病导致的形象变化,而变得悲观失望、独行言寡、厌恶社交,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杀念头。

沈晓红等研究显示,患者的术前焦虑与术后的心身康复呈线性相关,提示术前焦虑对术后心身康复有不利影响,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心身康复。Kaplan等研究报道,53%透析患者会有抑郁、焦虑反应;而器官移植和美容整形外科的患者术后初期,也都表现为严重的忧郁和悲伤。

(二)恐惧情绪

由于医院是各种疾病集中的医疗场所,患者会看到自己未曾预料的人和事,从而加重对疾病的担心,因此大部分患者在住院后都会产生恐惧感。害怕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如害怕面对医师护士及周围的环境和病友等;害怕各种医疗设备;害怕治疗与检查;害怕疼痛,特别是对一些侵入性的治疗措施,如导尿、各种插管等存有顾虑;害怕会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害怕被医师或护士忽视等。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恐惧心理尤为明显,如患者在手术前1天晚上会表现为难以入睡,心跳加快,心情不能平静,必须依靠药物才能睡眠。一旦进入手术室,患者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恐惧症状。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害怕会给家人增加负担,也是患者产生恐惧的原因。恐惧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为了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解除其恐惧情绪不失为重中之重。如急性外伤早期,患者常处于“情绪休克”状态,常表现为出人意料的镇静和冷漠,后期一旦得知无生命危险,反而可能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激动或悲伤等心理反应。

(三)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反应

依赖、退行性行为是住院患者最常出现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对象。此时,部分患者就会变得对事无主见,自信心不足,从而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依赖于别人。患者的行为会变得幼稚,如有些成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换药时会大声喊叫或因疼痛而哭泣。

(四)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

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心理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对周围的声、光、温度、湿度、疼痛等容易出现感觉过敏,如怕光、怕嘈杂、怕听到其他患者的喊叫声等,只要周围环境发生一点点变化都会引起患者的感觉不适。过分注意躯体的变化,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只要发现自身有一点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并不断向医师和护士询问。有些患者还会根据医师和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

(五)情绪不稳定

外科患者以外伤、急诊为多,患者从健康人到患者这一角色的转换比较快,其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虽然自己成为患者已成事实,但在心理上还没能完全接受患者角色这个现实。心理与现实、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遇事易激动,容易与医师、护士发生口角冲突。这通常是人在与疾病和环境变化的抗争中不能自拔而激起的情绪发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