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常由体内结核病灶扩散蔓延至腹膜所致,本病较为常见,但近年来表现多不典型,常易误诊和漏诊。结核性腹膜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1.8。
【病史】
1.起病情况 大多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常在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才就诊。少数可起病急骤。
2.流行病学资料 绝大多数本病患者有肺或其他器官的结核原发病灶。
3.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结核病毒血症状。常有腹痛、腹壁柔韧感、腹水,部分患者可有腹部肿块等。
4.既往病史 有无肺部及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史。
【体格检查】
1.腹痛 早期可不明显,以后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或始终无疼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全腹。腹部压痛一般轻微,少数压痛严重。
2.腹部扪诊 有腹壁柔韧感。
3.腹腔积液 以少量至中等量腹水者为多。
4.腹部肿块 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常位于脐周,也可见于其他部位。大小不一,边缘不整,表面不平,有时有结节感,不易推动。
5.腹泻 一般不超过3~4/d,糊状便。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部分患者有轻至中度贫血,多见于病程较长而有活动性病变的患者,尤其是干酪型或有并发症者。
2.血沉 有活动性病变者多增快,病变趋于平稳、静止者逐渐正常。
3.结核菌素试验 强阳性者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但在粟粒型结核或重症患者以及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可呈阴性。
4.腹水检查 多为渗出液,草黄色,少数呈淡血色,偶见乳糜性,相对密度一般超过1.018,蛋白质含量在30g/L以上,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数超过0.5×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
5.B超检查 对有少量腹水而叩诊移动性浊音不明显的患者有诊断参考价值。
6.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
7.腹水PCR检查结核分枝杆菌
8.X线腹部平片及钡剂检查
9.腹腔镜检查 大量腹水及腹膜有广泛粘连者不宜做此检查。
【治疗】
1.治疗原则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同肺结核及肠结核。
2.治疗方法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同肺结核及肠结核。但抗结核化学药物对本病的疗效一般比溃疡性肠结核差,故在药物的选择上应加强,同时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应用。一般用3~4种药物联合强化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另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治疗2个月,再继用异烟肼与利福平联合治疗至少7个月。
(李别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